症状
华南地区普遍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果实和茎部。幼苗期发病,先从叶开始向茎扩展,在茎接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植株折倒或枯死。成株发病,初期多从外叶尖端或边缘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班,扩大后变褐色。潮湿时,病斑边缘和健叶交界处有白霉。果实发病,病斑不规则呈云状,边缘模糊。潮湿时,表面有少量白霉。茎上发病,茎部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稍凹陷。潮湿时,病斑边缘白霉明显,重病株腐烂,折倒。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源。初侵染时,地势低、积水、偏施氮肥、苗徒长、植株过密、湿度大的田块易发此病。一般植株多从下部叶片发病,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气流传播再侵染。一般气温18℃~22℃、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病害流传快。早晚雾大、露重,或连日细雨、湿度高,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良种,用55℃的温水浸种30分钟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定植大田前喷药,带药下地。
②注意轮作,做好田园清洁。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的田块种植,深沟高畦整地。
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去下部老叶,加强通风降湿。
④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赛深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800倍液、露克星800倍液、克露800倍液、安克800倍液、40%乙磷铝2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5~7天喷1次,交替使用3~5次。
编辑: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