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
番茄对士壤的适应性很广,但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富合有机质的土壤为好。番茄忌湿怕旱,要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不积水、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减少番茄病害的发生,最好选择前作为水稻的田块种植。如在早地栽培,应选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以及烟草、花生的的田块种植。另外。沙质土夏、秋季土温高,容易发生青枯病,不宜种番茄,而新开垦的山坡地或沿海轻盐碱地种植番茄,可减免青枯病发生。
2、整地、施基肥
种植番茄时,地下水位较高的田块,要整成畦宽1.7~2.0米(包沟)的深沟高畦,略呈龟背形,以便于排水。田块周围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不积水。地势较高的旱地栽培番茄,地下水位较低,畦沟可浅,不宜过深。整地前,提早深耕晒白土壤,促进土壤风化,使土壤疏松,并消灭部分病虫,创造良好的根系生长条件。翻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深耕前每亩最好撒施生石灰50~100千克,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消灭土壤病虫残体。
番茄需肥量大,生长期长,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肥(或土杂肥) 1000~5000千克,复合肥或过磷酸钙25千克,鸡类、饼肥或花生麸50~100千克。施用前,将上述肥料混合,并在畦中开深沟,然后将基肥施入沟中,与土壤混匀,即覆土平沟,准备种植。
3、定植
应选择无病的健壮苗定植。要求无病虫害,根系发有良好,侧根数量多而白,茎粗壮,节间短,苗高20~25 厘米,真叶5~6片,叶色较深而有光泽,叶片厚而舒展,开展度适中。
(1)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为每亩2000~2700株。定植规格为每畦双行植,株距25~40厘米,行距40~50厘米。双秆整枝的、土地肥沃田块、长势旺盛品种可适当稀植,株距30~40厘米;单秆整枝的,可适当密植,株距25~30厘米。另外,冬春种宜稀植,秋种宜密植;肥沃地可稀植,瘦地宜密植。
(2)定植
定植宜在无风的晴天下午或傍晚进行,春植以寒流刚过的“冷尾暖头”定植为好。定植前先在畦面按一定株距开定植穴,定植不宜过深,子叶应露出土面,定植后立即淋足定根水。如果定植期延误,苗老茎长,可将秧苗斜卧种植,幼苗顶端露出畦面16~20厘米,下部茎用土覆盖,保持泥土湿润,诱发不定根的发生,复壮幼苗。
4、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1~4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及土壤干湿情况及时浇水。一般定植次日早上浇水1次,促进活棵,以后视情况进行浇水或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及通气。开花结果期,植株生长需水量较多,要注意淋水,保证水分均匀供应,骤干骤湿会出现裂果和果实脐腐病现象。
夏、秋季温度高、光照强,应在早上或傍晚淋水。天气干旱,应采取浇灌,早上或傍晚放水灌满水沟,离畦面10~15厘米,泼水上畦面,浇完水后随即排水。平时水沟贮水深浅,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秋季天气干旱,冬季大北风天,水分蒸发快,沟内贮水可深些。下雨天、冷后回暖,以及回暖大雾天气,应将沟内水排出。平时要注意清理排水沟和畦沟,做到雨天不积水,雨停水过。冬季骤冷或降霜前,畦面应充分淋水,以减轻冷害。
(2)追肥
番茄栽培除需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番茄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合理追肥和培肥。追肥原则是坐果前薄施,挂果后重施,分次追肥。通常幼苗定植后7天左右,追1次催苗肥,使幼苗早生快发;开花坐果前,视幼苗生长状况追施1~2次粪水、尿素或复合肥(10千克/亩); 当第1穗果实发育至直径2厘米左右、第2~3花序已进入坐果期时,表明植株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期,应培肥1次,一般每亩施生麸或鸡粪40千克,或复合肥20~25千克、土杂肥1000千克,均匀混合后,结合培土于畦面两侧;第1穗果实充分发育时,可进行1次追肥;初收后,一般再追肥2~5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10~20千克,配合碳钾肥、钙肥或其他微肥。
此外,花期可用0.5~1.0毫克/开的三十烷醇、1%的磷酸二氢钾、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等进行根外施肥,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次。根外追肥可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和果实着色。
5、中耕除草及培士
定植缓苗后15~20天,应及时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以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松土既可以去除杂草,避免田间杂草与番茄争夺养分、阳光,减少病虫的滋生,又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养分分解。培土可以促进茎部萌发不定根,增强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又可以防止倒伏。青枯病严重的地区不必中耕,主要采用培土措施来抑制杂草的生长,即使中耕除草,也不能伤及根系,以免青枯病菌从伤口处侵入而发病。
编辑: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