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病(又称毛霉病、白霉病)

[症状]患病初期,鳖的裙边、背腹甲出现白色斑点,随后白点增多,逐渐蔓延至四肢尾部和颈部;病情严重时,白色斑点连成一片形成一块块的白斑,最后表皮坏死、崩解、剥离。患病的稚鳖、幼鳖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或在水中独自狂游,或瘫软地匍匐在池边和食台上,对外界惊吓无任何反应。病鳖体力极弱,腹部朝天后,无法再翻转过来,最终消瘦死亡。

诊断此病时,可将病鳖浸没在清水中,若在背部见到芝麻状大小的白点或一块块的白斑,且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即可确诊。

[病原]由毛覆菌感染引起。各种原因造成的体表损伤、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质过于清瘦、水温波动过大均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季4~6月稚幼鳖越冬苏醒后和秋季9~10月越冬前最为严重;流行水温是15~35℃,当水温在25℃以上时最易发生。该病传染极快,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感染率可达6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

[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等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尽量避免鳖体受伤。②调节水质,使透明度保持20~30厘米,使池水呈浅绿色。③用0.05%的食盐和0.05%的小苏打合剂,或福尔马林20~30克/立方米,或高锰酸钾4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0.3~0.6克/立方米全池泼洒。④发现病鳖及时捞出,用4%的食盐溶液浸浴鳖体5分钟,或将鳖置于阳光下晒30~60分钟,每天1次,反复数次。⑤每100千克鳖添加维生素E5~10克,拌饵投喂,连续15天。


编辑:王大伟

[原创]中华鳖白斑病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措施

图文简介

病鳖颈部异常肿大,但不发红;全身浮肿、脏器出血,腹甲上有出血斑,但体表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