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是垂直传染病,经卵传递,感染后的前2月,感染率达30%~40%,然后降低到1%~5%,直到产蛋结束。有资料表明,支原体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蛋鸡的产蛋率降10%~20%。肉鸡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病理损伤,导致体重降低约38%,料肉比升高,药费提高。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新支疫苗接种、舍内通风不良、寒冷刺激都可诱发本病,与ND、IB、ILT混感时,死亡几率加大。鸡感染支原体后,使鸡副嗜血杆菌和巴氏杆菌的入侵机会增加。
鸡患本病后,流鼻涕、咳喘、有气管罗音、流泪、眶下肿胀;气管内有黄白色黏液和干酪样物、气囊混浊、壁增厚、有干酪样物、与大肠杆菌混感时出现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产蛋鸡感染时,开产推迟,产蛋达不到高峰,卵泡破、变形、输卵管萎缩,有干酪样分泌物。
防治措施。弱毒疫苗免疫,弱赤苗常用F株、6/85株,TS-11株,TS-20,可代替野毒占领支气管位置,使气囊炎的发生率下降,产蛋增加7枚以上,产蛋鸡无输卵管病变。弱毒疫苗苗源反应较大、接种时鸡群要健康,免疫前后7天不能使用抗支原体药物。灭活苗使用较安全,可保护雏鸡免受鼻内接种强毒的攻击,保护产蛋鸡群产蛋量不下降,并防止气囊炎的发生。15~18 天、110天两次接种灭活苗,抗体效价可持续到400天以上。1~5日龄,使用敏感药物如高浓度喹诺酮类,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饮水或拌料;25日龄,低毒力活疫苗点眼;70日龄,低毒力活疫苗点眼;开产前4周,1剂量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药物防治。该病最大的特点,一是病原体存在于气管纤毛尖部,药物难接触;二是病原体无细胞壁,药物难以作用。药物作用可抑制的菌体的生长,繁殖,但难以彻底清除。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会造成感染器官的功能性损伤,如呼吸困难、气管痉挛,所以,发病时缓解其症状较有治疗意义。符合治疗原则的药物有:红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替米考星、强力菌素、土霉素、链霉素。其中泰乐菌素、强力菌素作用针对性强,副作用小,为抗支原体的常用药物。
编辑:柳晓林
审核专家:山西省养殖技术试验基地生产部长左珍环
[原创]防治鸡支原体病
图文简介
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是垂直传染病,经卵传递,感染后的前2月,感染率达30%~40%,然后降低到1%~5%,直到产蛋结束。有资料表明,支原体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蛋鸡的产蛋率降10%~20%。肉鸡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病理损伤,导致体重降低约38%,料肉比升高,药费提高。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新支疫苗接种、舍内通风不良、寒冷刺激都可诱发本病,与ND、IB、ILT混感时,死亡几率加大。鸡感染支原体后,使鸡副嗜血杆菌和巴氏杆菌的入侵机会增加。
- 来源: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 上传时间: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