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布与为害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初孵幼虫取食心时叶, 出现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为水稻主要害虫,还为害麦子、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及稗、马唐、草等本科杂草。

(2)特征特性

①档光性:在闷热、无风黑夜,扑灯量很大,且以上半夜为多。雌蛾强于雄蛾,在灯下雕蛾可占58%~88%,且多数系怀卵雕蛾。

②栖息趋荫性:白天,成虫都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如无惊扰,很少活动,有的还能在早上飞向稻田附近,生长荫蔽茂密的瓜菜园,棉田、薯地、屋边、甘蔗地以及沟圳边、小山上的杂草、灌木丛中栖息,至晚上又飞回稻田产卵。

③产卵趋嫩绿性:成虫产卵喜趋生长嫩绿繁茂的稻田,受卵量可比一般稻田高几倍至十几倍。由于卵量不同,各类型水稻的为害程度差异也很大。

④趋密性:成虫喜食花蜜及蚜虫分泌的蜜露,作为补充营养,以延长寿命,增加产卵量。因此,在蜜源多的附近稻田,卵量较大,为害也较重。

(3)发生规律   稻纵卷口十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一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人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湘深水2~3天,杀死虫蛹。

②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 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③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药,应根据实际,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必须掌握虫情、苗情和天气特点,抓紧幼虫在进入了3龄以前(即叶尖初卷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乙酰甲胺磷100~150毫升或58%稻虫净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杀。施药时间,在一天内以傍晚及早晨露水未干效果较好,晚间施药效果更好,阴天和细雨天全天均好。



编辑:王晶

审核专家: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金玄吉

[原创]北方水稻稻纵卷叶螟虫害识别与防治

图文简介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为水稻主要害虫,还为害麦子、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及稗、马唐、草等本科杂草,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