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猪发病后所排出的粪便稀软、水样、不成形,颜色各异,有黄色、红色、白色、黑色和绿色等,并且夹杂着黏膜碎片等。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本类型病的防治应加强管理,做好圈舍的清洗消毒防寒保暖、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其清洁卫生,合理地调配饲料,母猪不喂发霉变质、品种不良的饲料,饲料不要突然改变,保持母猪泌乳性能的充分发挥;仔猪及时补料,尽早开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提高抗病力。发病猪立即隔离,严格消毒,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治疗。病猪尸体及其排泄物等作无害化处理。加强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治疗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应用抗生素治疗时有条件的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硫酸粘杆菌素、痢菌净和土霉素等。

1.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生于哺乳期10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表现粪便呈黄色、黄白色,黏稠或水样,含有凝乳块,一窝中有一头发生相继全窝发生。病理变化主要是十二指肠,肠内充气,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稀软的黄色;胃内有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

母猪产前一个月应用大肠杆菌菌苗进行免疫预防。

2.仔猪白痢。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生于哺乳期10~30日龄的仔猪。临床表现皮肤无变化,粪便呈灰白色、白色,黏稠,含有气泡,有腥味,死亡率低。病理变化胃内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灰白半透明,肠黏膜易剥脱,肠内有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黄白色带酸臭味粪便。

3.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型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及大肠发生固膜性肠炎为特征。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临床表现腹泻,体温升高,类便中混有血液、假膜。病理变化脾显著肿大,紫色,有弹性,呈橡皮样,肝脏肿大,被膜有灰白色副伤寒结节,肠壁增厚,黏膜表面粗糙,上面附有麸皮样的假膜,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弥漫性坏死灶。

仔猪断奶后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菌苗,接种菌苗的前后7天,饲料中严禁添加抗生素。

4.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主要发于3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临床表现粪便中带有血液,呈红褐色,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病理变化主要在空肠,外观有长短不一的暗红色,两端界限明显,肠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明显,黏膜下有高梁粒大和小米粒大的气泡,肠腔内充满气体,有血液,坏死组织碎片等。病程稍长的以坏死性炎症为主,肠黏膜附有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膜,容易剥离。 脾边缘有点状出血,肾呈灰白色。腹腔内积液增多呈血样。

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母猪产前一个月应用C型魏氏梭菌福尔马林氢氧化铝菌苗进行免疫接种,15天后加强一次。

5.猪痢疾又称血痢。是由致病性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猪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黏液、出血性腹泻、消瘦为临床特征。以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盲肠与结肠炎为病理剖检特征。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气候变化时多发,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临床表现腹泻,粪便初期稀软,后明为胶冻样,有黄色、绿色、灰色、红色、棕色和暗红色,内含有黏液、血液和黏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碎片。病理变化主要为大肠,肠腔内充满黏液和血液,黏膜肿胀,覆盖有黏液和血液的纤维蛋白,慢性病例黏膜表面有点状坏死灶和麸皮样黄色、灰色假膜,假膜下有浅表的糜烂,大肠浆膜有白色的凸起。

6.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其仔猪的症状严重,死亡率高。以发烧、呕吐、严重腹泻、高度脱水为主要特征。主要多发于气候骤变的冬、春寒冷季节,任何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仔猪严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腹泻粪便呈水样,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仔猪严重,死亡率高。病理变化主要为胃和小肠,肠腔扩张,肠壁变薄,缺乏弹性。

母猪产前一个月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价疫苗,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编辑:柳晓林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焦福林

[原创]猪临床表现腹泻的主要疾病解析

图文简介

腹泻是指猪发病后所排出的粪便稀软、水样、不成形,颜色各异,有黄色、红色、白色、黑色和绿色等,并且夹杂着黏膜碎片等。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