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址选择

1.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2.猪场场址一般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开阔、背风、背阴向阳、没有畜禽疫病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工矿企业严重污染的地方。山区和丘陵地区猪场场址在选地势高燥的同时要低于居民区,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要有一定坡度,平原地区猪场场址选在平坦、开阔、背风向阳的地方,同时,远离居民区、旅游区。

3.场址内的土壤要选透气性好、排水性强、雨水容易渗透入地下,能使地面保持干燥的土壤,并且不存在有恶性、烈性传染病病原。无论地下水或地面水,都必须做到水量充足和水质符合卫生要求。如果生产、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分开时,作为猪场的生产、生活用水、饮用水必须符合人对饮用水的各项要求,其他用水主要考虑水量的问题,经一般净化消毒处理和水质监测合格的地面水即可大量使用,可节约用水的成本。

4.猪场场址既要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有利于所需物质和产品的运输,又要遵守卫生防疫安全和环境保护原则。猪场应建在既远离闹市,又交通便利,同时距离交通主干道1000米以上的地方。猪场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电,没有充足的电力,将会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和生活,畅通的信息有助于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物资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利于养猪生产者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规模。

二、场址规划

1.猪场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在符合生产管理和疾病防疫的同时,要紧凑整齐、有效利用土地。各区域间联系合理方便,节约资金,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各区的布局,按地势由高到低和夏季主风方向依次为管理与生活区、生产区与生产辅助区、隔离区。

2.管理与生活区位于猪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处,保证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生产监控室、文化娱乐室、职工宿舍、食堂、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等。

3.生产辅助区位于管理与生活区的下风向、生产区的上风向。包据饲料仓库、饲料加工车间、车库、药房、水塔、配电房和杂品库等。

4.生产区位于管理与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的下风向、隔离区的上风向。包括猪舍、饲料储藏间、消毒间、售猪观察室和卸猪台。应与管理与生活区、生产辅助区、隔离区用围墙分开,实行封闭式管理。

5.隔离区位于猪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处,分为引进种猪观察区和污染区。引进种猪观察区,为引入种猪进行检疫和观察的区域,靠近生产区的卸猪台,建有观察室,观察区门内设有消毒室。污染区包括病猪隔离治疗舍、粪污处理场、尸体处理坑、垃圾场和沼气池等。病猪隔离舍包括母猪舍、产仔猪舍、保育舍和肥育猪舍,隔离区具有较大的生物学危险性,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防范区。病猪隔离舍通常需要与种猪观察舍以及生产区猪舍保持在50~100米以上,尸体坑、粪便存放点距健康猪舍50~100米以上,病死的猪尸体必须做无害化处理。

6.生产区内的运输道路分净道和污道。净道为运输饲料等清洁物品的通道,道宽6~8米;污道为运送粪便、病猪和死猪等污物的通道,道宽3米;净道与污道互不交叉。无论净道和污道,都必须防滑、利于排水,便于运输、清洗、消毒。

7.生产区内的排水管道一般分两种,一种为排除猪舍内粪便、冲洗猪舍的污物管道,可直接排到沼气池;一种为排除雨水、雪水和猪舍空圈清洗消毒后的废水管道。两种管道互不相通,以暗管道为好、有利于猪场的防疫。

8.卸猪台是猪场产品销售的出口,一般建在距离肥猪舍较近的地方并与肥猪舍有一通道。每次售猪后要彻底消毒。

三、猪场猪舍布局

猪舍是猪场的生产车间,是精场的核心,生产区猪舍的布局从上风向到下风向依次为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生长肥育舍和售猪观察舍。种猪舍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舍,采用人工授精的猪场,单独建种公猪舍,内有人工授精室,并在种母猪舍的上风向。猪舍的朝向与猪舍的通风,采光和排污效果紧密相关,要充分调查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以最有利于采光、通风、防暑或保温等作为决定猪舍朝向的依据,一般以坐北向南或南偏东、南偏西30度以内为宜,这样在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舍内通风量大而均匀;冬季较多地接受太阳辐射,减少冷风滲透。猪舍之间的距离,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一般为猪舍高度的4~5倍,在猪舍之间种植花卉、树木、蔬菜等,可适当缩短间距,如为机械通风,则间距为猪舍高度的1.5~2倍。猪舍有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生长肥育舍。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



编辑:柳晓林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焦福林

[原创]现代化猪场建设与规划布局

图文简介

猪场场址一般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开阔、背风、背阴向阳、没有畜禽疫病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工矿企业严重污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