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青霉病发病初期在果面伤口处产生淡黄褐色至浅灰褐色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组织水渍状,软腐,常下凹。条件适宜时,全果迅速腐烂。果肉呈烂泥状,有刺鼻的特殊霉味,果肉味苦。在潮湿条件下,后期病斑上常产生小瘤状霉块,初白色,后青绿色,上覆粉状物;有时瘤状霉块呈轮纹状排列。在干燥条件下很难出现霉块状病斑。病果失水干缩后,常仅留一层皱缩果皮。

防治措施:

1.采收、包装、运输、贮藏各环节应剔除伤、病果,防止产生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途径。

2.剔除带有病伤果实,在贮藏中及时去除病果,防止传染。

3.贮果前,包装房、果窖和盛果旧筐(箱)严格消毒。用硫黄熏蒸,20~25克/米3,点燃后封闭48小时;亦可用1%~2%福尔马林或4%漂白粉熏蒸后封闭48~72小时,然后通风启用。

4.梨果贮藏期,果窖保持1℃~2℃低温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以减缓发病。必要时可在贮藏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喷洒果窖,还可兼防贮藏期真菌病害。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超

[原创]梨青霉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措施

图文简介

梨青霉病又称水烂病,是贮藏期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可造成梨大量损失。该病主要发生于梨果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实,可以危害苹果、梨、柑桔、葡萄等多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