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8年3月18日,航拍的珠江上游融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城段江面。
(谭凯兴/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5月1日晚通报:“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其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科学考察。
不少人看到“海马冷泉”不禁感到疑惑,什么是“冷泉”?什么又是“海马冷泉”?“海马冷泉”有什么特点?它对于我国科学研究领域有哪些意义?
据《新华网》报道,冷泉系统是一种深海自然现象,由富含甲烷的流体渗漏至海底而形成。而 “海马冷泉”,据《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水深1350米~1430米,是“海马”号于2015年3月发现的。
那么,“海马冷泉”有哪些特征呢?据新华网介绍,“海马冷泉”的浅表层富含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出露大量不同形貌特征的自生碳酸盐岩,主要呈结核状、结壳状和层状;部分区域因较强烈的甲烷气体渗漏,碳酸盐岩胶结了大量贻贝壳体;冷泉生物群广泛发育,管状蠕虫、蛤类及贻贝等多种冷泉生物共存,其中贻贝分布最为广泛;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期的生物,在空间上交互分布。
“海马冷泉”对我国科学研究领域有何意义呢?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海马冷泉”是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性海底冷泉,为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冷泉生态环境乃至地球生命起源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科技日报》也报道称,在“海马冷泉”区海底浅表层获取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是继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和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之后,在新海域找矿的重大突破。“海马冷泉”为研究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验平台,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海域冷泉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进一步深入。(王思涵)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海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