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常发生于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病植株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可恢复。茎基部常有纵裂,病茎纵剖面可见维管束变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常出现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蔓枯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黄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苦瓜、瓠瓜等瓜类蔬菜都可受害。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秧大量死亡,根部腐烂,藤蔓早期枯萎。茎蔓通常从基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呈椭圆形或梭形,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期病部龟裂干缩,露出维管束,呈乱麻状。

1.黄瓜枯萎病

此病一般在植株开花结果期出现。发病初期病植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枯黄、萎蔫;茎蔓基部稍缢缩,常有纵裂,维管束变色,根部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常出现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2.豌豆枯萎病

病株叶片黄化枯萎,由基部叶片逐渐向上部扩展,最后全株枯萎。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病部常有淡红色霉层。

3.豇豆枯萎病

病害从植株基部叶片开始,后逐渐朝上部叶片扩展,导致全株枯萎死亡。叶片先从叶尖和叶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叶片变黄枯萎。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皮开裂,维管束变褐色,病部常有白色霉层。

4.茄枯萎病

植株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病叶枯黄,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导致全株枯死;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层。

5.黄瓜蔓枯病

该病在瓜类蔬菜的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以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主要危害茎蔓。幼苗茎基部发病后,引起幼芽、叶片萎蔫,腐烂和全株枯萎。茎蔓一般从基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呈椭圆形或梭形,其上密生小黑点。病部龟裂,并分泌琥珀色胶状物,后期干缩露出维管束,呈乱麻状。叶片多从近叶柄处或叶缘开始发病,形成“V”形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大班,病斑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后期产生小黑点,易干枯破裂;气候干燥条件下产生的病斑有明显的轮纹。叶柄染病呈水渍状腐烂,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干缩倒折,下垂枯死。瓜果先从瓜蒂或近瓜蒂的果面开始发生。果面上初期产生黄褐色小斑病,逐渐扩展形成淡褐色近椭圆形凹陷的大病斑,后期产生小黑点;瓜蒂发病时先在瓜蒂上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病斑绕瓜蒂扩展后形成大面积腐烂,严重时导致瓜果脱落,腐烂的病斑上密生小黑粒点。

瓜类蔓枯病的病原菌有性阶段为泻根亚隔孢壳,曾称甜瓜球腔菌和瓜类球腔菌;无性阶段为黄瓜壳二孢,曾称葫芦科茎点霉。能侵染黄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葫芦、丝瓜、苦瓜、瓠瓜等瓜类蔬菜。

发病规律

枯萎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壁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连作菜地发病严重;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菜地发病重。

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瓜类蔓枯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瓜果膨大期遇上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易引起病害流行。平畦栽培、漫灌或喷灌、缺肥或偏施正施氮肥、连作栽培和保护地栽培时发病较重。

防治要点

(1)实行轮作 与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蔬菜、芋类或禾谷类作物等非寄主作物轮作3年以上,避免瓜类作物连作。

(2)培育无病苗 选用健康土壤育苗。用营养土育袋苗、营养钵苗或穴盘苗;用田间苗床育苗时,最好选用稻田或无病田作苗床。苗床和营养土消毒时可选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淋土壤,药液用量以湿润土壤为度;预防瓜类蔓枯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

(3)嫁接防病 预防瓜类枯萎病可以采用嫁接苗。由于病菌寄生性有分化、黄瓜较感病而南瓜基本上不发生枯萎病。以南瓜为砧木、黄瓜为接穗进行嫁接、这种嫁接苗可以预防黄瓜枯萎病。定植嫁接苗时,埋士应在嫁接口以下,防止病菌从嫁接口入侵。

(4)健身栽培 改善栽培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性。①翻晒土壤,高畦深沟,提倡地膜覆盖种植和膜下滴灌。②合理施肥和配方施肥是避免重施或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枯萎病时可用上述药液在植株根围淋浇,每株用药200~250毫升;防治蔓枯病时采用喷雾防治。隔5~7天施药1次,连喷2~3次。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赵晓军

[原创]蔬菜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分类诊断与防治

图文简介

枯萎病常发生于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表现为根、茎部维管束坏死和变褐色。蔓枯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黄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苦瓜、瓠瓜等瓜类蔬菜都可受害。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秧大量死亡,根部腐烂,藤蔓早期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