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赵鹏)13日,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担任联盟主席,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苏佳灿担任联盟执行主席,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6位专家担任联盟创始理事。在该联盟成立当日,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医学传播分会成立。据悉,该分会目前正在建设中医药传播、护理传播、社区传播、校园健康和科普演讲等专委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为特征。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经常发生在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部位。据调查,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36.6%。此外,如果发生髋部骨折,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患者会因此残疾,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然而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仍有待提高。据统计,在已经发生骨折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不足1/4。其原因既包括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重视不足,也包括专业医护人员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科普与宣教不足等。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医学传播分会的成立凸显了该联盟对“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理念在骨质疏松性疾病防治工作中所发挥作用的认可。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创始理事兼医学传播分会会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指出,“骨质疏松性疾病可防、可治,通过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给予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适当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王韬表示,希望更多专家能够践行“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加入骨质疏松性疾病的健康传播和医学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