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肌张力



这几天被亲历者和医学专家广泛质疑的一种“封针”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却号称往孩子穴位里打药就能治愈脑瘫。


“封针”一次10分钟,患儿需要被扎入几十至近百针,该疗法让孩子在病房内撕心裂肺地哭喊,遭受无端痛苦。


肌张力异常与脑瘫轻易不能划等号,肌张力异常的治疗不该被耽误,也不该被过度诊疗。为了让更多孩子免于遭受不靠谱的“神奇法术”的伤害,阿尔法今天就科普“肌张力叫板孩子身体发育,家长何去何从”吧。


肌张力不难理解,指的是“肌肉的张力”,具体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正常肌张力有赖于完整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以及肌肉本身的特性,如收缩能力、弹性、延展性等。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张力可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




1.静止性肌张力是指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
2.姿势性肌张力是指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肌肉所具有的紧张度。
3.运动性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的紧张度。


我们可以把定义中的“肌肉组织”看作弹簧,把“紧张度”看作弹簧原有的松紧度。可以从“弹簧”被拉开的难易程度,判断孩子的肌张力高或低。



肌张力高的孩子,像一个很难被拉开的弹簧,特别有劲:肌肉特别紧,身体僵直,手掰不开,腿交叉呈剪刀步,脚尖着地,呈尖足状态。如换尿布时腿不能分开,甚至稍微用力拉伸,孩子会疼痛大哭。如果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可导致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减少,这并不是力气大的表现,而是肌张力高。


肌张力低的孩子,身体没力气,松软如面条:孩子的肌肉过度放松,像一个没有弹力的弹簧,很难完成抬头、翻身、趴、爬这些动作,抓手指也没力气。当孩子坐立时,头呈前垂,肩落及肢体悬吊状。



大脑神经,生理反应,情绪紧张……它们都可以给肌张力变异常的勇气。不着急,按部就班看一看。

肌张力表面看是肌肉问题,本质是神经系统的问题。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导致传递给肌肉的信号发生错误,以致于肌肉的状态处理不正确,出现身体紧绷僵硬或过于松软的状态。肌张力高或肌张力低,提示大脑内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肌张力高的状态:痉挛性强直提示中枢性瘫痪;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提示锥体外系病损。

肌张力低的状态:提示可能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大脑发育不全、先天愚型、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小脑疾患、周围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周围性瘫痪、周期性瘫痪等疾病。

有时候父母发现孩子颈部软、腿僵直,就吓坏了,以为是脑瘫。阿尔法要提醒一下,虽然脑瘫的孩子肌张力明显高,但并不是所有肌张力高的孩子都存在脑瘫。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带孩子上医院。医生会仔细触诊,触摸肌肉的硬度,通过被动运动检查如牵拉反应、垂直悬吊、水平悬吊,观察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发现是否存在肌张力高或低,是否有阵挛,并与挛缩进行比较和鉴别,最终根据肌张力分级标准确诊。




另外,出生7个月之内的孩子,全身屈肌张力高是正常的。

对于婴幼儿,遇到下列5种情况,父母不必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1.孩子头部突然后仰时,四肢张开、脖子伸长,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这是拥抱反射,2个月后会消失。


2.孩子头部转向一侧时,同侧手臂伸直,另一侧手臂弯曲,这是强直性颈部反射,最晚7个月时会消失。


3.当触摸孩子的手掌时,孩子会迅速握住大人的手指,甚至可以抓着大人的手指把自己整个身体吊起来,这是抓握反射,6个月左右即可消失。


4.扶住孩子的头部,从腋下托起,脚掌落在平面上,孩子会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做出踏步的动作,这是踏步反射,2个月时会消失。


5.小孩子情绪紧张或者不喜欢别人碰自己时,也会出现疑似肌张力高的状态。如爸爸从妈妈手中接过孩子,孩子不想让爸爸抱,就会“打挺”反抗,接受爸爸抱后,就放松下来了。


因此,孩子的肌张力如何并不容易判断。阿尔法不建议个人在家检测,如果怀疑孩子肌张力异常,及时去儿科找医生。


如果诊断为是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异常,别怪阿尔法啰嗦,那就真的要及早治疗,不要耽误。


对于确诊为肌张力异常的孩子,需要启动正规的物理治疗,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和家中日常锻炼。在家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练习蹬三轮的动作,听轻柔的音乐放松,增加孩子的力量,克服肌张力异常带来的行动障碍,通过持久训练逐步恢复健康。


至于江湖上广为流传的孩子没力气要吃盐的谣言,是个大忽悠,1 岁以内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吃盐以及其他各种调味品。提早摄入它们,加重孩子肾脏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由此使心脏和肾脏功能双受损。


电疗、水育、针灸、打“脑活素”、吃“偏方”、剧烈做操甩动孩子四肢等江湖骗术,是时候止住招摇撞骗的脚步了。

谣言骗术们↓


父母多看科普,孩子健康成长。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阿尔法参考情报:


1.黄晓林,燕铁斌.康复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董为伟.神经症状鉴别诊断.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三甲医院婴儿封针之痛:作为家长被告知孩子肌张力异常该怎么办?

图文简介

别耽误,但也别被过度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