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
生吃鱼胆蛇胆能够清肝明目;能够治疗眼病;能够增强视力。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湖北等地,每年的冬天都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吃草鱼、青鱼的鱼胆。
辟谣:
每年急诊科都会接诊好几例因吞食鱼胆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数人是因为听信“偏方”,认为鱼胆能清热解毒才导致了中毒。
吃了鱼胆中毒,是因为鱼胆的胆汁中含多种生物毒素。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氢化物等多种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致使细胞变性或坏死。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可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因为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所破坏,所以鱼胆不论生吃、煮熟或泡酒,均可能引起中毒。
鱼胆中毒起病急,可在食后1-3h发病。食用鱼胆后,毒素经消化道吸收,中毒者通常最早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转氨酶升高;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导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大量坏死,肾间质水肿,集合管堵塞,出现少尿、无尿,严重者发生肾功能衰竭。鱼胆中毒还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鱼胆中毒尚无特效解药,应尽早选择/联合性应用血液透析、血浆置换以及血液灌流等一系列血液净化方法以应对继发的肝、肾功能衰竭、DIC等严重并发症。其中,急性肾衰竭是鱼胆中毒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一般是可逆的。大约1-2周,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但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原尿不能被浓缩,故在少尿期过后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多尿期。
由于鱼胆胆汁成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物,必须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以清除生物毒素及多种炎症介质。这是抢救鱼胆中毒的有效方法。肾功能损伤为主,透析越早,肾功能恢复越快。
辟谣专家:邓跃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复核专家:汪芳,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