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是什么?“世界首富”和珅就是靠认识这个字发迹的
兕,到底存不存在?
先来认个字,兕——正确的读音是“sì”,不念“凶”也不念“凹”。
兕字在中国古籍和古诗文中不算是生僻字,“兕”作为一种大型动物意像,常与虎狼并列,足见其凶猛,又因其高频出于古文,人们相信兕应该是存在于中国的野兽。
关于兕的故事,最知名的就要数孔子那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了。据说当年和珅(被很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就是靠这个梗发的迹,电视剧《延禧宫略》女主也说了这个典故。
史籍载称,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听后很高兴,问和珅读过《论语》吗?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可见多读书,特别是多认识几个生僻字是有好处的。
在《诗经》里多次出现兕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卷耳》)。“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七月》)。这里出现的“兕觥”,是用兕角做的酒杯,或者是做成兕角形状的酒杯。
到了唐代,《新唐书》里写到扬州的土贡出现了“水兕甲”,并且和金银、铜器、青铜镜、藕等一起作为贡品进贡。照理说,常和虎狼一起并用,又可用来做酒杯,还和金银绵藕一起进贡,应该是一个实际存在之物了。
兕和犀的关系
《尔雅》和《山海经》里对兕和犀都有过定义或者描述。
《山海经》是这样说的:“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而犀是“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均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尔雅》的说法是,“犀,似豕”,“兕,似牛。训诂学家郭璞给了一个关键的注释,说犀是“形似牛,猪头,大腹,卑脚,有三蹄,黑色,二角,一在鼻上者,食角也,小而不堕,好食棘”。而兕是“一角,青色,重三千斤”。另外,《说文》的说法是,“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为铠。嶓冢之上,其兽多兕”。
结合以上描述,我们来对犀和兕的特征进行一下归类:
犀——猪头,黑色(深色),竖着二角,整体类似牛。
兕——青色/黑色(深色),1.5吨重(很重),一角,皮厚(铠甲),整体类似牛。
这就清晰很多了,犀和兕都是深色的类似牛的动物,但犀是二角(竖着的),兕是一角。兕明显很重,皮很厚,容易想到铠甲。
在《山海经》等从先秦古籍中,兕和犀有时连用,有时并列,如“其兽多犀、兕、虎、犳、犦牛”。又或者“兽多犀兕熊罴”,兕和犀看来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动物。
兕到底是什么?
这里,不论是兕还是犀,由类似于牛,竖着有角,皮厚等特征,如今天的犀牛的样子:
犀牛,是犀科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动物,他们脚上有三个脚趾头,皮糙肉厚,头上有角,有些种类有三个角,有些则有两个角。犀牛吃植物的叶子,果实和嫩枝。
现在的犀牛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黑非洲;那中国在历史上有过犀牛生活吗?
实际上犀牛在中国也却是一直有分布的:
根据地理历史学家文焕然的研究,上古时期,犀牛在中国的分布相当广泛,从战国到宋代,犀牛数量明显下降,分布地从东向西,自北向南急剧“退潮”,直至清末,最后的犀牛种群在云南灭绝。
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猎犀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做成的犀甲是武士艳羡的装备。由于大范围的捕杀,犀牛这种生殖率低的野生动物在北方迅速减少。
比如国家博物馆里,就有一尊制作于西汉的错金银云纹犀尊,很形象了。
(图片出自国家博物馆)
而二角和一角也很明白,犀牛的4属5种里,白犀属、双角犀属、黑犀属是双角,独角犀(比如印度犀)属是单角。
此时,已经很清楚了:
中国古人所言的犀,很有可能是分布在中国的双角犀牛,而兕是则是分布在中国的单角犀牛。
而曾经在中国有过分部的一种单角犀牛便是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而让我们看看单角犀属的印度犀:
(图片出自网络)
印度犀什么样子呢?如图所示:独角,类似黑色,身上像遍布着铠甲一样,长着厚皮,而且印度犀可以长的很大,体重能达到两吨。是不是和我们的兕的属性很接近了?
而古籍所谓的犀,猪头,黑色(深色),竖着二角;这里看上去其实很像是苏门答腊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苏门答腊犀是现存最小的犀牛,有两个角,而且长得还真和猪有些神似。
让我们来看一看苏门答腊犀的照片:
(图片出自网络)
其实把古籍中犀兕的特征和中国犀牛的特征对比一下,情况还是很清楚的。
犀和兕的特征:
名称 | 角 | 体型 | 体色 | 其他特征 |
犀 | 二角 | 未提 | 黑色(深色) | 猪头/类似牛 |
兕 | 一角 | 大而重 | 青色/黑色(深色) | 整体类似牛 |
于此同时,中国曾经分布的犀牛的特征如下:
名称 | 角 | 体型 | 体色 | 其他特征 |
苏门答腊犀 | 雌雄均是二角 | 犀牛中最小 | 褐色或黑色 | 小角 |
印度犀 | 雌雄均是一角 | 大 | 黑灰色 | 大角 |
综上,我认为中国古籍中所谓的兕有可能便是印度犀,而犀则指的是苏门答腊犀。
附:
关于兕的其他几种说法
以上所谈的都是我的观点。那么再谈几种其他的观点和看法吧,开卷有益,兼听则明。
1.雌兕雄犀说
这一说法认为古籍中所称的兕和犀是一种动物,兕是雌性而犀是雄性。
这一说法起源于唐代,宋代就已经是流行的观点,一直到了明清。证据大体是由熊罴常常对应犀兕,而又有熊为罴之雄而称熊的讲法。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互联网上,似乎也是主流。
然而对此,我找不到这种足够的理由和依据。
举例:
“犀之雌者是兕。”——[唐]陈藏器《本草》
“兕是犀 之雌者。”——[宋]张世南、李心传《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熊为罴之雄而称熊,犹羖为羭之羖,兕为犀之牸而称兕,盖相类。”——[清]钱澄之《田间诗学》
2.古今、南北差异说
这是历史地理学家文焕然先生所持的观点。
“古籍记载野犀牛,在不同时期和 产地用字往往不同,大约自本草著作问世以前,人们对北方野犀常用‘兕’称之,而自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以后多用犀角字样代表南方的野犀。”
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而不同时间/地理位置上的犀牛却也不能说是一个物种,只能说是具有明显相似特征的动物,把单角犀牛和双角犀牛的观点带入这个说法,也是能讲通的。
3.兕非犀牛说
该种说法认为兕不是犀牛,而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大型群居的类似于牛野兽。
主要证据是在:在晋以前有大量关于“兕”的客观记,而晋以后就没有相关的客观记载,以及现存犀牛和文献中兕的描述不能完全吻合,存在一些数据的出入,尤其是古书夸大的部分。
以上便是一些关于犀兕的小小见解。
感谢您的阅读!!
谢谢_(•̀ω•́ 」∠)_
作者:laq是只仓鼠
参考来源:
【1】文焕然, 何业恒, 高耀亭. 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M]//文焕然, 等. 中国历史时期植物和动物变迁研究.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216-225.
【2】“兕”非犀考 黄家芳 陕西师范大学
【3】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http://www.chnmuseum.cn/
【4】物种日历——独角兽,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
【5】聂选华.环境史视野下中国犀牛的分布与变迁[J].文山学院学报,2015,28(02):68-73.
【6】(晋)郭璞注《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04
【7】《山海经》图考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7.06
【8】古诗文网 https://www.gushiwen.org/shiju/
兕是什么?“世界首富”和珅就是靠认识这个字发迹的
图文简介
古文中所讲的犀兕究竟是什么?兕这种古人说的猛兽究竟是什么?是犀牛吗?来来来,胖仓鼠为您讲一讲!
- 来源: 仓鼠laq和小伙伴们
- 上传时间: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