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拉出怎样的便便叫正常
前几天胖砸去看口腔溃疡,回来之后跟我叨叨,不得了,他等号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怪蜀黍。
口腔科门前非要跟他聊排便的话题。

食物经过口腔咀嚼,从食管飞奔而下进入人体食物“粉碎搅拌机”——胃。胃的主要功能是把食物磨碎,并且和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样食糜,分批送入小肠进行消化吸收,一般来说,胃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内,食糜经过胰液、胆汁和小肠液混合分解后,营养物质基本都被吸收,混合性食物一般在小肠内停留3~8小时。
这些不明固体在直肠慢慢囤积,等体积到了30~100ml(不要问我为什么固体会用毫升统计),就会让人产生便意,便便体积达到300ml,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便意,让人急不可耐地寻找厕所。
总的来说,便便的形成过程一般需要18~22个小时。
每个人消化能力不一样,吃的食物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到排便的频率。正常人每天排便125~180克;进食大量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比较多的人,每天可排便200~300克,次数也会随之增加。进食低纤维、高蛋白质等精细食物者粪便量少而细腻。当消化器官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排便量的改变,如便秘、腹泻等。
不管是每天排便1~3次,还是两天排便1次,只要每周排便次数多于3次,有自己的排便规律,每天排便量100~300g,就属于正常。
而便便的性状主要从4个方面去考量,分别为形状与软硬度、内容物、气味和颜色。
正常的便便形状为成形软便不粘连。便秘大家都知道,是坚硬的,像一个一个栗子(栗子又被干掉了,对吃货来说太残忍!详情见☞不育就怪前列腺,问过隔壁睾丸和附睾的意见了吗?)
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为稀便或水样便。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便便就是扁条形或带状的。
由图可知:第1型和第2型表示有便秘;第3型和第4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4型是最正常的形状;第5至第7型则有腹泻的可能。

白色系便便:白色淘米水样便提示霍乱,白陶土色便提示胆道梗阻,都不是善茬,赶紧去医院检查一趟吧。
淡黄色系便便:婴儿的便便中含有乳凝块,可能是淡黄色的;服用了大黄、山道年、番泻叶等中药,也会出现淡黄色的便便。
绿色系便便:吃了很多绿色的蔬菜,或者是服用了甘汞,会出现绿色的便便;患有伪膜性肠炎时,会出现黄绿色稀水样便便。
鲜红色鲜血便便:常见于食用大量红色食物,如番茄、红辣椒、西瓜等,或者是出现了下消化道出血,如结直肠息肉、痔疮、肛裂出血等。
暗红色脓血便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限性肠炎等。
黑色系便便:性状像柏油,质地软而且有光泽,多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潜血试验强阳性;吃了活性炭、铁剂、中药、猪血等,形成的黑色便是没有光泽的。
看到便便带上了颜色,可以先回忆下吃了哪些食物,如果最近没有吃让便便染色的食物,可能是某些疾病导致了便便的颜色改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Ok,今天重口味的磕就唠到这了,感谢我铁磁胖砸的友情参与,祝大家每次都有棕黄色、成型、痛快的排便体验。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