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菜叶上的蓝色或绿色残留多数是杀蜗牛和螺的农药。

2、杀螺剂有效成分四聚乙醛对其他生物毒性低。

3、杀螺剂正确用法并不直接接触果蔬,可能存在农民误用或滥用。

4、四聚乙醛不溶于水,植物不吸收,切除沾染部分即可。

5、浸泡冲洗、去皮和焯水可以去除大部分农药残留。

周末我在附近的永辉超市买了些菜回家,但是在摘菜的时候发现,小油菜的叶片根部有少量绿色不明物质,摸起来粘粘的。

这是什么?会不会有毒?

如果上网搜索,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大白菜、莴苣、芹菜、油麦菜、生菜等蔬菜也出现过,但多数是蓝色颗粒。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原来是对付蜗牛】

网友的猜测五花八门,最初的说法是“硫酸铜”。

但这个猜测是错的,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不明物质应该是高效杀螺剂,主要对付蜗牛、蛞蝓(鼻涕虫)、福寿螺、钉螺等软体动物。

很多人觉得蔬菜的害虫就是菜青虫、毛毛虫,但蜗牛的实力不可小觑,尤其对十字花科植物(大白菜、小白菜、包菜、花菜等)杀伤力巨大,别被它呆萌的形象骗了呀。

如果没有杀螺剂,许多蔬菜、水果的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杀螺剂的有效成分是“四聚乙醛”,它是白色结晶,难溶于水,通常需要和辅料一起做成颗粒状、粉状或悬浮液再使用。

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四聚乙醛农药有120个左右,其中80个左右是颗粒剂型,多数含量在6%左右。

杀螺剂颗粒的颜色来自染料,主要作用是方便农民记录施用情况。

蓝色比较常见,因为这个颜色不是自然界中食物的颜色,可以避免鸟类误食。

另外,现在很多杀螺剂颗粒中还添加了微量的“苯甲地那铵”(俗称苦精),同样也是避免鸟类误食。

有趣的是,该物质也常常出现在玩具、洗手液、汽车防冻液、鼠药等产品中,防止人类误食。

【安全性可靠】

四聚乙醛的毒性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吓人。

按照农药登记信息,它属于低毒农药,而且它对蜗牛以外的其他生物的毒性也很小。

北京市制定了《2017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农药与药械产品推荐名录》,其中就有四聚乙醛。

在欧美国家,四聚乙醛也广泛使用,除了果蔬种植,它也被用于庭院绿化和花卉等领域。

美国1986年即批准了它的使用,目前仍用于草莓、番茄、西蓝花、包菜等数十种农作物。

网上有人把农药的“ADI”参数当成限量值,有模有样的进行推算,然后结论是沾染杀螺剂的蔬菜有毒。

实际上,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四聚乙醛在糙米、韭菜、结球甘蓝(包菜)、菠菜、普通白菜、芹菜和大白菜中的限量,为每公斤1-3毫克。

媒体曾经报道,广西北海市民遇到了沾有杀螺剂的生菜,经当地监管部门检测,四聚乙醛残留量均未超过上述蔬菜中的最大限量。

四聚乙醛导致人类急性中毒的案例主要是生产企业的员工、农民、园丁和自杀或误食的人,而普通消费者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此外,它也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

【使用不规范】

其实颗粒状的杀螺剂无需直接撒在蔬菜上,而是撒在两行菜中间。

杀螺剂中有蜗牛喜欢的诱饵,可以把蜗牛吸引过来,蜗牛吃或接触之后会导致神经麻痹、脱水而死。

蔬菜上偶尔出现颗粒状杀螺剂的原因,很可能是农民在施用的时候操作不规范,也可能是农民根本不知道这个农药的正确用法。

农药的合理使用需要遵守施药次数、施药间隔和停药期的要求,农药的说明书上都有明确描述。

但中国有上亿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所以不规范使用肯定是存在的,而且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杜绝的。

另外,尽管农药的管理重点在农业部门对农药生产、销售和农田施用的监管,但目前国家标准中农药残留的项目偏少,不利于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执法。

例如美国规定了140余项农作物中四聚乙醛的残留限量,欧盟有近380项,而中国仅有7项。

【遇到了怎么办】

网上有人说,如果在菜上面看到这种杀螺剂,需要全部扔掉,因为洗不干净。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的,而且是典型的“眼不见为净”。

首先,植物并不吸收四聚乙醛,也不会富集它,因此切除有药物沾染的部位即可。

其次,浸泡清洗、去皮、焯水等常规操作均可去除大部分农药残留(不仅限于四聚乙醛),不必太过担心。(参看文末链接)

而且已有的案例表明,即使叶面上有蓝色药物残留,但整个蔬菜的残留量并未超过最高限量。

当然,如果你心里依然无法接受,扔掉就扔掉吧,反正也没几块钱的事儿。


菜叶上的蓝色颗粒,你也遇到过吗?

图文简介

菜叶上的蓝色或绿色残留多数是杀蜗牛和螺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