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英德怎能不喝茶,喝茶怎能不喝英红九号。茶究竟是是什么?

从七月份到现在,连续去了几个不同的茶区,每每看着带回来的一堆样品,我就在想,最能代表中国的茶到底是什么?说龙井,普洱不服,说福鼎,铁观音不服,说碧螺春,岩茶不服,祁红说你们都在嚷嚷啥呢?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品种也是琳琅满目,红绿青白黄黑六大茶品,口味不同,香气各异。这是一个好事儿,也是一个坏事儿。好事儿是我们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料,坏事儿是入门很难,面对无数的茶品,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很多。

更夸张的是,茶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玄学,冲泡的水哪里来,泡茶的壶是什么样子的,甚至连烧水的火是什么样子的都有讲究。

诚然,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来看,这还是很有价值的,也能成为茶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完全不符合现代商品的设计原则,均一性,易获取性,大宗供应性能完全没有啊。

但是这件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啥呢?因为大家都想把产品卖得贵一点,单价高一点,独特性再强化一点。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茶品种和品牌林立的局面。

这两年去非洲的机会比较多,在肯尼亚这个茶叶生产区也买了很多茶。在所有地方,都是一个口味的英式红茶,只是品牌和耐泡性有差别,当地朋友自豪地告诉我这是肯尼亚茶。这样选择起来那就简单多了。(当然了,咖啡倒是玩起了小众套路。)

如何在共性和个性之间获取一个平衡,是做好极大众市场,还是满足小众市场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话题。家常饭和美食品鉴也是两码事儿。非要拿麦当劳和米其林三星餐厅比,那本身就不是理性的做法。在这个时候更应该考虑喝茶的人究竟如何喝茶。

年轻人不喝茶成了一个大问题,从选茶到煮水,从冲泡到赏味,太多细节需要关注。

有人说谁说年轻人不喝茶,喜茶为何成功了?等等,喜茶恰恰是让我们免去了自我冲泡的麻烦事儿,更重要的是在任何一个地点喝喜茶的同一款茶都是一个味道,明天如此,明年也是如此。

实际上我们并不是没有标准化的茶叶产品,英德红茶其实就是其中的代表,连英国女王都交口称赞。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1955年开始,英德引进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开始制作英德红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德红茶,与滇红和祁红相映成趣。

相较于绿茶,普洱,乌龙茶,红茶的口味更容易均一化标准化,花果香气充足少有苦涩味也更容易吸引普通公众。不需要特别精致的冲泡方法也是特殊的要素。在现代饮料体系之中,红茶无疑比绿茶更有优势。

应用机械加工,制定加工标准,推进产业的发展升级。深耕红茶的生产,精研标准口味对茶叶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不追求高大上的昂贵茶叶,只是做好让大家都喝着舒爽痛快的口粮茶,这也是一个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茶叶之路。

其实喝茶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云无心老师说,茶就是一种饮料,我不能认同更多。

让茶成为茶,可做的事情很多。


让茶成为茶

图文简介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品种也是琳琅满目,红绿青白黄黑六大茶品,口味不同,香气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