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获得了丁香。在汉朝的《汉官仪》中就有对丁香的详细描述,只不过那个时候对于丁香的称谓还是“鸡舌香”。而这个时候,丁香已经成为广大王公贵族和大臣们的必备品,用作清新口气之用。

《汉官仪》中有这样的记载,“桓帝时,侍中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可以想见在当时,这种香料就已经成为维护口腔卫生的必备品了。

丁香之所以能成为清新口气的用品,主要来依赖其中丁香酚,这种物质赋予了丁香一种类似香石竹(康乃馨)的味道,实际上,丁香酚也被用在,辛香型、薄荷、坚果、各种果香、枣子香等等香精及烟草香精中。而在今天,红汤火锅中,加入一点花香,就像在激昂的乐章之间添加一些轻松的衔接。让这个快节奏的味觉旅程中,有刹那放松的机会。

话说回来,中国古代的牙齿和口腔清洁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清洁口腔的用品从杨柳枝条,到特殊的揩齿布,再到青盐,中国古人的洁齿护牙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奈何缺乏我们熟悉的牙膏和牙刷这样的清洁系统,再加上很多口腔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那口腔异味自然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也就给丁香重要的位置。

在著名的中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中有了关于丁香的描述,“鸡舌香,俗人以 其似丁子,故为之丁香也。”至于说丁香取代鸡舌香成为这种香料的正名,已经是唐代之后的事情了。

中国人确实尝试引进过丁香,在宋代的《开宝本草》一书中就曾经描述过丁香的种植,然而在我们看起来已经相当炎热的广东地区,对于丁香来说仍然是过于冷凉了。虽然丁香也可以在广东生长,但是产出的丁香质量完全不能与原产地相比。

还好,中国人对于丁香这种口香糖的需求也一直不大。在德国学者普塔克(Roderich Ptak)的研究中,曾经统计了10-12世纪占婆、爪哇、三佛齐和蒲端 (今菲律宾中部)进贡宋朝的物品清单。结果发现,每次朝贡的丁香数量通常只有数十斤,而同一时期朝贡的胡椒、檀香和乳香,动不动就是以千万斤为计量单位的。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民间存在大量的丁香贸易和丁香使用,皇家因而不需要通过朝贡的手段获取。然而这种猜测缺乏有效证据支持,并且从推理上也存在漏洞。因为到宋朝的时候,丁香仍然是中国贵族的口香糖而已。就在中国人与丁香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同时,欧洲人对于丁香的狂热却是一直从公元前延续到大航海时代。


长安十二时辰 | 唐朝人的口香糖不是薄荷,是丁香

图文简介

在汉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获得了丁香。在汉朝的《汉官仪》中就有对丁香的详细描述,只不过那个时候对于丁香的称谓还是“鸡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