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9日,俄罗斯照常举行了胜利日阅兵。不过与莫斯科红场上规模宏大却亮点不多的阅兵相比,位于叶卡捷琳堡近郊的上佩什马举行的一场小规模“胜利日阅兵”却吸引了很多军迷的注意。原因无它,这次阅兵上,出现了当年堪称“苏维埃仪仗兵”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这是上佩什马军事装备博物馆根据原始设计图纸和照片复建的坦克。

多炮塔坦克T-35亮相胜利日阅兵

胜利日阅兵式上的复制T-35坦克

事实上,最早的坦克确实也能算是“多炮塔坦克”。比如英国最早投入使用的MK Ⅰ型坦克,就在巨大的菱形车体左右各设置了一门57毫米火炮。等到法国的FT-17轻型坦克问世,确立了后来坦克炮塔的基本形态以后,人们才开始正儿八经地考虑如何在坦克上装上很多个炮塔。

一战结束之后,许多技术人员仍然对“陆地战舰”的概念念念不忘。英国维克斯公司推出A1E1、MK.E等多炮塔坦克。此外,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的坦克设计与生产国家也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测试过不同型号的多炮塔坦克。苏联红军的第一批坦克是1919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期间缴获的法国FT-17坦克和英国“赛犬”坦克。英国人在2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自然也进入了苏联人的视野。

多炮塔坦克T-35亮相胜利日阅兵

英国威克斯公司的MK.E型坦克

于是,那个年度甚嚣尘上的“陆地战舰”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苏联红军。

1930年,苏联人同时研制了两种多炮塔重型坦克。其中伏罗希洛夫工厂的苏联技术人员设计的坦克代号为T30,计划装2门76毫米火炮和5挺机枪;而来自德国的专家则在列宁格勒工厂设计了TG重型坦克,这种坦克装备1门37毫米炮、1门76毫米炮和5挺机枪,基本符合红军的想法和要求。1931年,TG坦克接受了测试,虽然总体性能还不错,但价格实在太贵。与此同时,设计TG坦克的德国设计师也被德国政府要求回国,终止与苏联合作,TG坦克方案自然无疾而终。

在此情况下,苏联人开始从更实际的方案着手。继任德国专家的苏联设计师N.V.巴雷科夫带领设计小组在TG坦克的基础上,拿出了两种新型号的多炮塔坦克。其中一种是缩小版的T-28中型坦克。T-28坦克只有一个装45毫米加农炮的主炮塔和两个装7.62毫米DT机枪的小炮塔,重量仅有16吨。另一种型号则是比TG坦克进一步加强和放大的重型坦克,这种型号的坦克将安装5个炮塔!其中一个主炮塔装76.2毫米火炮、两个小炮塔装45毫米加农炮、两个小炮塔装7.62毫米机枪。这种大号的重型坦克战斗全重达50吨,它就是T-35重型坦克。

多炮塔坦克T-35亮相胜利日阅兵

实用性更强的苏联小型多炮塔坦克T-28

T-35的火力堪称当世的世界第一。由于炮塔众多,T-35坦克的乘员也很多。T-35全车共有11名乘员,乘员数量仅次于一战中德国A7V坦克的18人,比世界上第一种坦克——英国的MKⅠ坦克上的8名成员还多。

尽管T-35坦克重达50吨,但由于炮塔占去了太多的重量,坦克的防护性能并不算突出。后期苏军加厚装甲,但却使T-35的战斗全重增加到了54吨,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机动性的恶化。T-35更大的麻烦在于太过复杂的结构和巨大的重量,由此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生产性很差。从1933年到1939年,全部T-35的产量仅有61辆而已。而同期T-26轻型坦克的产量超过1万辆。苏军戏称每一辆T-35都是不一样的。

过重和过于复杂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可靠性和机动性极其糟糕。由于发动机功率只是勉强够用,车体过长导致转向困难,结果就是T-35只有直线行驶的时候勉强能维持,如果要转个弯就会状况百出、故障不断,而且还造成发动机寿命大幅下降。

多炮塔坦克T-35亮相胜利日阅兵

T-35坦克实战表现糟糕,却成为阅兵式的宠儿

虽然问题多多,但T-35的外形毕竟高大威猛。在阅兵式中,如此庞然大物轰隆隆地从面前开过时,其震撼力还是颇为强烈的。苏联人通过这种如小山般的重型装备,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工业设计与生产能力,也大大提升了苏联国民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正因为如此,从1935年到1940年,所有的T-35都服役于驻扎在莫斯科的第5独立重型坦克旅,主要承担阅兵任务,成为苏联专门的“阅兵仪仗队”。

战后,完好的T-35坦克只剩下一辆,被送到了库宾卡坦克博物馆。2016年1月,乌拉尔矿业与冶金公司宣布将重新建造一辆T-35坦克。由于资料短缺,以及本身结构复杂,这辆“重生”的T-35直到今年才完成,也就是那辆参加胜利日阅兵的坦克。

俄罗斯阅兵式上再现T-35重型坦克 曾经的“苏维埃仪仗兵”

图文简介

T-35的火力堪称当世的世界第一。由于炮塔多,T-35坦克的乘员也很多。T-35全车共有11名乘员,乘员数量仅次于一战中德国A7V坦克的18人,比世界上第一种坦克——英国的MKⅠ坦克上的8名成员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