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836 篇文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病急乱投医”,其实不要说普通百姓了,即便是医疗行业的人,也会因为家人生病而着急慌张。尤其是家里的软萌小宝贝生病,那一声啼哭叫唤,把心都搅乱了。现在医疗条件发达,医院诊所非常多,所以家长们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的观念还是具备的,只不过诊断后把药带回家,该如何喂药如何照顾孩子,不一定特别清楚。还有些妈宝群会互相讨教经验,自行去药店购买药品或者海淘药品,这些都成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640.webp (4).jpg


 药物剂型莫忽视


一般来说,新手父母会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就诊,从态度上讲,非常端正。但是有不少父母由于心急会强烈要求医生使用输液。从药代药动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给药方式导致的药物吸收强弱按以下排列:静脉给药>吸入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皮肤给药,所以输液的确是吸收最快的方式,但是输液的危害也不少,比如导致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加重心脏负担,引起静脉炎等,所以能吃药就不输液。


640.webp (5).jpg


除了对输液的执念外,大部分父母能够遵循医嘱,但是对于拿到手的口服药往往不会关注剂型问题,比如曾经发生过的一例惨案,孩子母亲将泡腾片直接塞入孩子口中,导致孩子窒息而亡。因此对于比较陌生的剂型一定要特别重视。泡腾片必须要先放入温水化开后才给孩子服用,胶囊最好不要拆开化水,咀嚼片、分散片可以掰碎,缓释片控释片不能盲目掰开。表1罗列了一些基本药物剂型的使用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当然不管如何,将药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每次服药仔细研读说明书,是给儿童服药最靠谱的标准。


表1 几种基本药物剂型的使用注意事项

640.webp (6).jpg


用量频次需规范


儿童用药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因此不可随意使用大人药品减量。但是专业的儿童药品也并非完全安全,除了需看清楚药物剂型,使用时掌握要点外,还要注意最基本的用法用量。


一般按照孩子月龄体重来计算用量,要严格遵循医生药师的嘱咐,对用量的把握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a.需要几分之几的药片时,清洁双手,保持干燥,然后掰开药片;或者将药片放入洁净干燥的容器捣碎,然后用勺子量取;对于特别小的药片或者要求特别少的量的,可以采取针筒取饮用水充分溶解药片后,按照比例抽取药液(比如需要5分之一,可以取5毫升饮用水溶解药片,再抽取1毫升药液喂服),剩余的弃用。


b.散剂,颗粒剂等也可以按照上述操作,溶解后的液体一般很难保存,容易污染,建议直接丢弃;如直接用小药匙进行干粉估量的,剩余的干粉需密封防潮保存,且两三日内必须用完。


c.溶液剂一般有刻度或量杯,使用过程中,需先摇匀,保证药物不分层,均匀分布,再倒入量杯。量杯需放置于桌平面,且视线与刻度齐平,将液体缓缓倒入,直到液平面与刻度齐平。


640.webp (8).jpg


对频次的把握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a.严格按照医生药师的嘱咐服用药品,一日两次一般指早晚;一日一次一般可自定义时间,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如睡前服用,晨服等,按照要求服用;一日三次一般指三餐时间服用,某些药品具有时间依赖性,则需要按照八小时一次的服用规律服药。


b.不可随意增减药用频次,尤其对于没有严格规定的,只写着按需服用的药物。比如退烧药,退烧药要求间隔时间在4到6小时以上,如不到时间又发烧的,可考虑换一种药品,两药交替使用。


c.如果遇到服药时间到了,孩子却熟睡的状态,不一定要叫醒孩子服药。得区分情况,儿童用药分对症和对因,如果仅仅是前者,一般都是一些抗感冒药,退烧药,用药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舒适得以好好休息,所以漏服一次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后者,一般为抗生素一类,则需要按照时间服用,如此才能保证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维持药效,治疗疾病。


d.假如喂药后间隔1小时以上吐了,则无需补服药物,1小时之内,则要咨询专业药师或医生后决定是否补服。为避免儿童吐药,不建议在其情绪不佳、哭闹、不配合、过饱的状态下喂药。


药品存放有讲究


这条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被忽视,每个药品配备的说明书都有详细的要求,药典规定的药品保存条件如表2所示。


表2 药品保存条件

640.webp (9).jpg


有些人比较迷信冰箱,总觉得冰箱是万能保险箱,但其实不然,冰箱是个细菌滋生的地方,根据药物的储存条件,也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放入冰箱,除了益生菌这些活菌,胰岛素等有冷藏要求的药物需要放入冰箱外,大部分药物不建议放入。以糖浆类药物为例,放在冰箱内,有效成分可能析出、分层。即,较轻的水浮到上面,较重的药沉到下面,即使放在室温下回温,有些成分仍无法重新均匀溶解。如此喝药的结果是:喝上层药液,药量不足;喝下层药液,药物过量。此外,开封糖浆置于冰箱内,易因潮湿而霉变,滋生细菌。若是将开封后的粉剂、颗粒剂置于冰箱,易受潮结块。以眼药水为例,放入冰箱后再拿出来点,对眼球就产生刺激。


即便是真的需要放冰箱的药物,也要注意药物存放需密封防潮。而且不可贴着冰箱壁放,也最好不要放在冰箱门处,因为这两个地方温度不稳定,容易过冷过热。


1.不偏信“朋友圈”

a.经验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喜欢互相交流经验,自家孩子吃的药物效果好,推荐给别的家长,然后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但是每个孩子身体素质不同,症状也不同,病因可能也不同,吃了相同的药物不一定有用。


b.也有迷信偏方,土方。不少偏方没有合理的科学依据,而且成分不明,用量不明,乱用容易耽误病情。即便有时候治好了,也不一定是偏方治好了孩子的病,而是孩子扛着自身免疫力痊愈了。


c.不少家长总觉得什么都是国外的好,连药物都觉得外国的更安全。但其实代购海淘风险还是极大的,就算找了非常靠谱的人,买了正宗的药,也存在语言沟通问题,看外文说明书更加费劲,容易产生误区。


2.滥用药物

a. 滥用预防,每当学校出现感冒儿童,腹泻儿童,具传染性的甲流乙流儿童等,都会让家长们如临大敌,紧张的不知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提前用一些板蓝根或者维生素,甚至抗生素,这三类药品也是疾病真正来临时家长们容易滥用的药物,后面我们会提到。这里主要强调,预防用药没必要,增强体质靠平时锻炼身体,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盲目预防用药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还会增加孩子肾脏肝脏负担。


b.滥用抗生素,当疾病来势汹汹的时候,家长们会第一时间给孩子用上抗生素,而且常常不按照周期用足量。不需要用却用将造成孩子身体生态失衡,从而降低孩子本身的抵抗力。用又不用足量,容易造成未被完全杀死的细菌适应该药物,渐渐的就不怕这个抗生素,久而久之,关键时刻,抗生素便没有效果了。


c.滥用维生素,这条应该也是家长们最容易陷入的坑,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告诉我们,维生素对提高免疫力有多重要,大量的多维片出现在药店、超市。其实身体的确需要这些微量元素,但是滥用也会造成肝肾负担,过量亦会产生毒性蓄积。家长们如果想知道如何认识使用维生素,可以详细参考我们曾写的“搞清楚维生素,再决定吃不吃”一文。


d.滥用中成药,对于中药的认识显然国人是不全面的,中成药不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安全用药,中成药剂量比西药更难掌握。而且中成药成分多样,容易造成跟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引起疗效降低。有时候看起来只吃了一种药,却跟混吃多药一样复杂,由于很多中成药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就容易造成家长的随意性。


当然说了那么多,还要提醒家长,用药需规范,听从医生药师,仔细看说明书。不强迫孩子用药,如捏鼻子喂、强灌,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逆反心理,也会增加父母的受挫感。另外孩子生病,除了看病吃药之外,还要重视护理,保持空气流通,仔细调养身体,在孩子的饮食、卫生等方面都要注重,生病期间不能吃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监督孩子,并且好好照顾孩子。


作者:蔡田恬 王建平



小儿病急莫要乱投药

图文简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病急乱投医”,其实不要说普通百姓了,即便是医疗行业的人,也会因为家人生病而着急慌张。尤其是家里的软萌小宝贝生病,那一声啼哭叫唤,把心都搅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