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损失原因。据研究,氮肥面施时氮素损失率为16%~51%,氮肥深施时损失率为7%~37%,其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挥发。经测定,氮肥损失的60%是因挥发造成的。在碱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表面施用铵盐,通过复杂分解反应,会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2.淋溶。氮肥施入土壤中,在灌溉或自然降雨的作用下,会带来淋溶损失,其淋溶损失程度一般在3.4%~25.4%,雨季期间,几乎要损失50%。

  3.反硝化。在稻田及渍水土壤中,由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损失,一般要占所施氮肥的20.6%~28.1%,尤其是在土壤干湿交替变化的情况下,氮素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二、采用对策。为了减轻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种植户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抑制反硝化。生产上研制出的一种反硝化作用抑制剂,可使氮素化肥不易流失,这类抑制剂有硫脲、双氰铵、二氮四氯六甲吡啶等。反硝化抑制剂可与颗粒状铵态氮混合施用,或作为铵态氮的包衣施入土壤,可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30%左右。

  2.加氮肥增效剂。增效剂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由铵、尿素向硝酸转化的进程,从而减少氮素的损失,如尿素增效剂,也称脲酶抑制剂,它能抑制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使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50%以上,肥效期由45~50天,延长到90天以上,起到前期不过量、后期不脱肥的作用。

  3.异肥相配。近年来新生产的化肥草酸铵,颗粒大小不等,大颗粒溶解速度慢,小颗粒水溶速度快,选用不同颗粒的草酸铵施入田内,就可起到氮素逐步释放的作用。配合使用不同溶解度的氮肥,如尿素和硫酸铵(速溶性)与异丁基双尿素(缓溶性)混合,也可人为地调节氮肥的溶解速度。

  4.控制根圈。植物根圈附近,微生物活动旺盛。有的对作物生长有利,有的却与作物争氮。总的来说,适当控制根圈是利大于弊。如根外追肥或在土壤中施用某种化合物,改变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性质,均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


稻田氮肥损失的原因与对策

图文简介

据研究,氮肥面施时氮素损失率为16%~51%,氮肥深施时损失率为7%~37%,其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