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振江 洪大鹏

    “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词。当“互联网+”与“军事理论教学”相互碰撞,将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国防大学创造性地将“互联网+”模式运用于战略领域多学科联合教学,重塑战略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形态,掀起一场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延伸到网上互动

  李显荣副教授上完“科索沃战争期间我国战略应对再思考”案例课,回到办公室,按原有教学程序,他的教学任务到这里已经结束。然而,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中,李显荣副教授的教学任务仅仅完成了一半。当天中午,他登陆教学交流平台,因为,学员提出的不少问题正等待着他回答。由于课前提供的丰富资料以及课堂中的思考启发,学员提出的问题颇具高度。“科索沃战争期间,我国是否有更好的应对政策?”“对比1958年中东战争和1999年科索沃战争我国不同的应对政策,有何启示和借鉴?”针对这些问题李显荣副教授一一进行解答。“国防大学历来重视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倡导教员到学员队现场答疑,与学员们面对面沟通,但时间短,真正实现起来比较困难。”18队原永红队长坦言,传统教学师生交流基本在课上,课前课后交流较少,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这一困境。“从面对面向键对键延伸,这样的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学互动力。”信管中心席慧刚副主任说,课堂教学延伸到网上互动,教员把时间花在教学的刀刃上,效益更高了。学员蒲国清则表示,从传统的驻队交流延伸到现在的驻网交流,不仅突破了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能更加灵活、更加有效。

  课堂启发拓展到线上解惑

  为了备战两天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实践与理论”课,学员杨彬打开校园网上的同步教学平台,开始针对性预习。在平台中,担任授课的綦大鹏教授早已上传了教学资料:11部相关视频、6部公开出版的世界大国国家安全战略、学术界10余篇前沿著作,还布置了预习思考题。每堂课结束后,杨彬和同学们还会涌向网络交流平台,认真回答教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以往学员收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吸收消化。而今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被打开。对学员们来说,带着思考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仅仅是第一步。每堂课结束后,学校信息管理中心会第一时间将课堂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中,帮助大家复习思考,而在线讨论更是将学员与教员距离拉近,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学员之间的观点交锋。

  “战略课的学习没有标准答案,教员讲解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员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拓展教学更能帮助学员实现这一目标。”刘万侠副教授向记者解释。

  喜欢在教学互动平台中与大家交流的学员李慧杰感叹道:“课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梳理知识、搜集资料、训练思维的过程,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和补充。”

  鼓励学员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网上交流中,教员们更多的是鼓励学员结合工作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解答问题。

  “战略绝不是僵死的教条、枯燥的概念,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鲜活的思维运动过程。”在网络互动平台上,杨胜利副教授写道,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是战略、怎样运用战略。从这个角度上看,学员们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成效。

  教学模式的转型不仅带来教学理念的重塑,也带来学习思维的更新。从解答问题到提出问题,这是“互联网+”教学模式带给学员们的最深层蜕变。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直面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核心问题,有着浓重“硝烟味”——

  “现代战争,战场空间日益扩大,而陆军的远程火力、防空火力、战略输送能力远远达不到未来战争的要求,要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有一席之地,陆军的力量建设要向何处聚焦?”学员楚科纬提出的问题引发广泛思考。

  “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对我国国家安全有什么启示?”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第二天,学员耿瑞阳在教员给出的讨论题之外抛出自己的问题,首开学员创帖的先河,引来十几条跟帖。

  一个月的战略课程临近尾声,教学组召开意见征集会,课代表黄睿鑫说:“同学们反映教学强度、信息量、互动激情前所未有。”庞洪亮副教授说:“跟以往比课堂明显活跃。”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对我们教员来说,这既是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杨育才教授说。

  本文出自《光明日报》军事专版

 

“互联网+”掀起教学模式变革

图文简介

国防大学创造性地将“互联网+”模式运用于战略领域多学科联合教学,重塑战略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形态,掀起一场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一个月的战略课程临近尾声,教学组召开意见征集会,课代表黄睿鑫说:“同学们反映教学强度、信息量、互动激情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