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视觉盛宴

  ———“火力-2016·山丹”演习装备扫描

  空中战机攻势凌厉,招招致命;防空火力迅猛出击,见招拆招……9月中旬,甘肃北部大漠深处,“火力-2016·山丹”系列演习正在上演,笔者全程跟随“红军”部队,一线感受现代条件下陆空攻防的激烈对抗。

  演习中,作为“红军”的第1集团军某防空旅有十余种创新战法在实战中验收落地,一批新型防空导弹经过锤炼逐步形成战斗力,不少传统防空武器老而弥坚依然发挥重要作用。该旅对作战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互补长短,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壮美绚丽的视觉盛宴。

  斗转星移。刘雅昆摄

  “雷达组网”:锻造“火眼金睛”

  “报告,西南凹地发现小型机两架!”夜幕下,“蓝军”歼击机超低空临近,对“红军”重要掩护目标进行突袭。没想到自认为还在“安全距离”,其实早已被“红军”侦察体系捕获发现。据了解,作为“红军”的某防空旅通过打通信息传输链路,实现多种雷达组网共享空情,不仅促进防空力量从独立向体系转变,更使得防空预警范围拓展前移近百千米。

  “未来战场,防空部队作战任务将从区域防空向全域防空拓展。”该旅旅长许浒告诉笔者,通过雷达组网共享空情,聚合侦察预警力量,握指成拳方能有效御敌。笔者走访该旅各个阵地,发现预警雷达多达五种型号,它们侦测波段不同、数据格式不兼容、传输接口不统一,如何实现融合组网?正在调试数据传输端口的雷达某站站长尹世文道出玄机,他们早在两年前就依托旅专家室成立技术攻关团队,研究传输端口的转接问题,通过不断尝试成功在各型接口上安装转接头,确保了信息流的稳定传输;侦测到的敌机航路、高度等数据信号经转化后统一汇集至情报指挥中心,尔后扭转至用户节点车,各节点之间形成网状传输,分传至各个侦察预警末端,最终实现雷达组网。

  空情共享,编织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侦察预警网。团侦察股长李鹏告诉笔者,组网之后各预警雷达都是网上的“节点”,相互之间“网眼”大小一看便知,方便指挥员能够科学快速地无缝配置预警力量。不仅如此,各型雷达组网后能够优势互补,使得节余出来的预警力量得以拓展配置,有效扩大了雷达预警范围,为火力打击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笔者在对抗现场看到,面对“红军”强大的预警侦察网,“蓝军”战机多次尝试突破均被成功锁定,不得不慌忙摆脱后迅速撤出战场。据了解,为期三天的对抗演练,该旅成功捕获90%以上的空情,给“蓝军”予以重创。


  实弹射击。赵佳佳摄

  新型导弹:防空“新锐”初战显锋芒

  “01批目标进入火力范围,可以射击!”“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某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径直刺向来袭目标,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弧线。

  “三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消息传来,阵地顿时一阵欢呼。据了解,这是该型导弹列装后首次在高海拔环境下进行实弹检验,利剑首出鞘,就打出了“满堂彩”。

  “新武器只有形成战斗力,才能成为撒手锏。”导弹营营长樊超感言,第一次实射新型导弹心里也有些打鼓,但靠着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对武器装备性能的了解,打出好成绩也在意料之中。

  据导弹营营长介绍,该新型导弹是我军第三代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目标主要为战术飞机、反舰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

  该旅导弹专家戴才彬向笔者介绍道,新型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4马赫,能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拦截射击。走近导弹发射车,笔者发现导弹车体宽超3米,高达4米,即使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由于采用了液压系统,只需要轻按按钮,车体就能自动升起调平,仅3人就能操作一个发射单元。据了解,该型导弹发射车采用6×6越野车底盘,通过性能良好,即使是在高原、山路等复杂地段,也能顺利通行。

  人装结合才能发挥武器最大战力。去年初,该旅列装新型防空导弹,大多数人是高炮专业出身。“从炮兵跨越到导弹兵,意味着要让一群‘粗人’来干‘细活’,到底行不行?”仅仅过了一年,他们就总结梳理出操作规范10余万字,编写各类教案200多份,不仅为射击、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填补了国内该型导弹的多项空白,一大批经验做法得到兄弟单位推广借鉴。

  平时训练过得硬,上了战场心不慌。此次山丹演习,他们创造了该型导弹实弹射击“四个首次”:首次对超低空目标进行射击、首次对极远目标进行射击、首次对双目标进行射击、首次夜间射击。


  高炮阵地多门火炮向空中目标进行迅速搜捕并实施火力打击。赵佳佳摄

  老炮不“老”:传统武器“借力”换新颜

  9月11日拂晓,光暗、云厚、风沙大。“发现目标,方位××,高度××……”伴随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红军”防空群迅疾行动,57高炮炮手直奔战位,快速瞄准目标。在营连情报指挥车上,“蓝军”战机化作一个亮点跃然屏幕,通过雷达组网共享空情,情报指挥中心源源不断传来“敌”机最新方位与坐标。

  15千米、14千米、13千米……“敌”机向阵地逼近,刚一进入射程范围,只见十余门火炮齐刷刷吐出长长的火舌,数秒后,“敌”机便在空中炸开了花。

  就在笔者惊叹传统火炮上了战场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时,刚指挥部队打下靶机的高炮五连连长梅贤君笑着走过来:“老火炮发挥新战力,靠的是‘借力打力’。”

  见笔者一脸茫然,梅连长抬手指向远方的某新型导弹雷达指挥车,他向笔者解释道,传统火炮虽然威力大、火力猛,但准头不够,主要原因是配套的火控雷达跟踪目标不稳定,偏差太大。于是,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将新型导弹火控雷达的数据信号,经转换后引入火炮火控雷达,带动高炮拦截来袭目标。老装备借力新装备,不仅反应速度比过去快了近一倍,射击精度也大大提高。

  “红缨”-6导弹作为传统防空武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装部队已经多年,但在战场上的作用依然可圈可点。初见“红缨”-6导弹,体积小、重量轻、配套设备少,仅需2个人就可以开展实弹射击,并具备射击姿势灵活、射击方式多样、射击方法简便易行等特点。在此次演习中,“红缨”-6导弹作为“补盲”猎手,多次杀得低空目标措手不及。

  笔者在现场看到,“红缨”-6导弹发射阵地多配置在山谷凹洼处,这里往往是雷达“盲区”,他们通过远方观察哨指示敌情,对采取隐蔽突袭的超低空“敌”机实施突然攻击。由于“红缨”-6导弹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只需几秒钟,所以一旦发现敌情,士兵扛在肩上就能射击,“敌”机很难及时作出反击。

  临近傍晚时分,战斗再一次打响,虽然夜色朦胧,但借助“新力”,该旅57高炮和“红缨”-6导弹等传统武器装备成功“击落”多架“敌”机,成为防空作战的重要力量。


  火炮瞄准来袭“敌”机。童祖静摄


  观测小组利用侦观器材搜捕目标。赵佳佳摄

“火力-2016·山丹”演习装备扫描

图文简介

据导弹营营长介绍,该新型导弹是我军第三代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目标主要为战术飞机、反舰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