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全军政工会上,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一个让军人闻其事迹而血脉偾张的名字:陈树湘。湘江战役中,陈树湘作为担负后卫任务的师长,为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突围,带领红三十四师死守阵地。红军主力成功渡过湘江后,红三十四师已被重重包围,最后全师几近覆没,陈树湘负伤被俘。在被团丁们用担架抬到县城去邀功请赏的路上,陈树湘用手撕开腹部的伤口,绞断自己的肠子。这是何等壮烈的牺牲!

  长征路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侦察轰炸,但敌人为什么就是挡不住“红色的激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许多像陈树湘那样的红军将士,不论形势多么险恶,都不畏牺牲、英勇战斗、从不退缩。

  徐向前元帅曾回忆百丈关大战:“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湘江之战中,红十四团从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到政治处主任全部血洒湘江。为了夺取胜利,红军将士在死亡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就是根植于我们这支队伍灵魂深处的血性基因。

向死而生,军人的血性豪情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支缺失血性的军队既不可能赢得战争,也不可能赢得尊严。我们不能忘记,甲午海战中,正当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陷入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贪生怕死,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艘战舰,让北洋水师陷入被动;还是甲午战争,清军统帅叶志超临战畏敌,在日军进攻下溃逃五百里,军威丧尽,朝鲜全境被日军占领。南京大屠杀前夜,国民党多数部队弃城而去,留下一些军人滞留江边或跑进居民区,不久后大部分被俘或被搜出,被日军残忍处决。军人缺少血性,带来的就会是失败和耻辱。

  习主席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大潮的澎湃汹涌,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已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向死而生的精神却永不过时。现代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军事谋略和作战技能的角逐,更是军人意志品格和精神心理的对抗。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战场、实力强大的对手,我们要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像红军前辈那样不惧流血、不畏牺牲,自觉克服和平积弊,锤炼血性胆气。

  血性要靠强化信仰信念来激扬。当年红军将士能够做到把生死置之度外,是因为有为信仰的主义而献身的坚定意志。血性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信仰积淀的产物;血性也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理想信念的外现。有灵魂、有信仰的血性,才是真血性。“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信仰信念坚定了,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才能有胜战的决心和牺牲的勇气。传承革命前辈的血性胆气,根本的是把“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想清楚,打牢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筑牢听党指挥的强大信念。

  血性要靠多样化军事任务去淬火。和平环境下,我们应自觉把艰巨任务、艰苦环境作为培养血性的“磨刀石”,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在血与火、苦与累的考验面前砺胆激气,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一股拼劲、一股激情,自觉锤炼百折不挠、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和本领。

  今天,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新长征路上,还有一个个“娄山关”要攻克,还有一座座“夹金山”要翻越。传承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血脉,锤炼敢于亮剑、向死而生的血性豪情,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法宝。(文章)

向死而生,军人的血性豪情

图文简介

传承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血脉,锤炼敢于亮剑、向死而生的血性豪情,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