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中原腹地某演习场上,一场红蓝自主对抗激烈上演,眼看“蓝军”机械化步兵反冲击越打越勇,“红军”防线岌岌可危。突然,“红军”后方的视线边际出现了数个模糊的小黑点,未待反应过来,“蓝军”步战车和步兵分队的对抗系统便呼呼地冒起了烟。“‘红军’直-10武装直升机群进行超视距火力打击,裁定目标区域内蓝军兵力全部阵亡!”演习导调员的口令刚落,导演大厅里一片喝彩。

近距离观察武直-10:外部“科幻”内部紧凑

  一个武直-10编队突击竟能扭转一场战斗的结局,武装直升机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带着疑问,笔者来到太行山脉边的陆军第54集团军某陆航团,打算深入一线探个究竟。

  近距观察,外部“科幻”内部紧凑

  上午8时许,该团武直-10大队长汤军带着笔者来到直升机机场,几名机务人员将直-10武装直升机从机库推出来,狭长帅气的机身、加装了防弹玻璃的前后驾舱和直径达好几米的旋翼,在阳光的照射下,披着墨绿色复合材料的武直-10科幻感十足,同时帅气惊艳。

  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武直-10,笔者好奇地上下打量,突然被机舱前部一个长着“眼睛”不停转动的球体深深吸引。汤大队长自豪地介绍道:“这对‘眼睛’可不一般,它其实是一具光电探测惯瞄装置,在实战中用于探测敌军,锁定目标。超低空飞行时,只要这对‘眼睛’跃过树梢,直升机便能完成探测、锁定、消灭的一系列动作,在敌人还未做出反应前就将其消灭。这还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技术产品呢。”

  大队长介绍说,作为国产中型武装直升机,其综合性能却不输“阿帕奇”之类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双侧武器挂架上可挂载各型火箭弹、穿甲弹及导弹,每侧短翼上还可挂弹数枚,火力比武直-9强了一倍。通过雷达制导系统,它还可实现超视距精准打击;前后排列的双人驾舱内,两名飞行员可分别进行航行、火控的操作,即便一名飞行员在战斗中负伤,另一名飞行员也可独立驾驶直升机完成战斗任务。

  登上座舱,汤大队长将直升机保险带从腿下、腋下、肩上各个方向给笔者来了个“五花大绑”,将笔者紧紧固定在座舱里。眼前的景象让笔者惊呆了:座椅前侧密密麻麻排列着数百个颜色各异的功能按键和仪表,加上操作杆等设备,空间已略显紧促。以前听说武直-10飞行员体型要求很严格,稍微胖一点都不行,看来真不是吹的。

  参观完,汤队长带笔者径直来到飞行员训练中心。在训练中心,笔者看到了一款与战士佩戴的头盔不同的火控头盔,这种淡灰色的火控头盔十分轻便,透明的目视罩上有清晰的瞄准刻度,通过与飞机上的火控瞄准器相连,飞行员便可实现“看哪儿打哪儿”,只需转动脖子便能进行瞄准,无论是近距离空中格斗还是远距离对地攻击,这样瞄准大大提升了作战效能。

  模拟驾驶,头盔耳麦里传来捷报

  戴上火控头盔,笔者坐上了武直-10模拟训练器的后舱驾驶座。伴着旋翼的轰鸣声,直升机很快飞上高空,数分钟后,位于群山之中的标靶便显现在眼前。看着越来越近的山头,笔者握着控制方向的操作杆不由得向左一偏,谁料直升机立马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我来操作直升机,你负责发射导弹”,坐在前舱的黎教员讲道:“武直-10的操作系统非常灵敏,操作时动作不能太大。由于你还不太熟练,咱们进行悬停发射,等直升机稳定了,你来瞄准,等我口令点火。”虽说是模拟射击,但笔者还是非常紧张,心脏砰砰直跳。直升机飞到距离靶标4千米处开始悬停,随着它渐渐平稳,右手一点点移动发射杆,慢慢将瞄准镜准心对准靶标。“点火!”随着一声口令,笔者立刻按下发射杆上的红色按钮,一道白色闪光迅速向前飞去,拖曳着尾迹冲向山谷,导弹发射成功!数秒后,头盔耳麦里传来了目标命中的消息。

  走下模拟驾驶舱,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虽说驾驶直升机不是重体力劳动,但10分钟高度紧张的飞行模拟体验还是让笔者疲惫不堪。踏在坚实的地面上,身上依然存有在空中急转弯时的晃动感,因为操作发射时的紧张,刚才紧握操纵杆的右手还在不断抖动。心中不觉地燃起了对飞行员们的无限敬意。

  时至今日,我军的陆航部队已从建军初期一个30多人的直升机救护大队发展到多个大型陆航旅团,走过了从无到有,从运输型到战斗型,从依靠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艰难历程。随着直-10型、直-19型系列武装直升机列装部队,人民陆军更可谓是插上了冲天之翅。在该陆航团飞行训练中心前,一座雄鹰振翅飞翔的巨大铜制雕塑威武伫立,熠熠生辉,仿佛象征着陆航部队灿烂的明天。(赵庆利 申冬冬 冯雨)

近距离观察武直-10:外部“科幻”内部紧凑

图文简介

一个武直-10编队突击竟能扭转一场战斗的结局,武装直升机的威力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