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参加实兵对抗演习的指挥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最难过的关口不是血与火的战场拼杀,而是演习结束后的“炼狱式”讲评。台上,录像回放原汁原味,指问题一针见血,究责任指名道姓;台下,部队官兵整装列队,被当场点名的指挥员面红耳赤、如坐针毡。据了解,这种火药味十足的讲评,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当着部队的面批评指挥官”,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当众对各级指挥员进行言辞尖锐、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巨大的压力迫使各级指挥员使出浑身解数,促进红蓝对抗更加激烈逼真。现在,这种讲评已成为他们训练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并验证着那句古老的格言:“只有不称职的军官,没有不称职的军队。”

  辣味十足的复盘讲评,并非要故意整人,使人难堪,而是给部队指挥问题找病根、开药方,是给未来战争谋胜算、上保险。“况夫为将之道,疆场之安危,三军之死生系焉。”指挥员是战场上的灵魂,能力素质决定战争胜负。平时让指挥员红脸出汗、出丑露怯,战时才可能处变不惊、运筹帷幄,才能挥斥方遒、决战决胜。

  当面批评看似无情,实则对部队最有益,对官兵最有情。如果指挥员的能力缺陷、素质短板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好,平时影响训练方向和效果,战时影响战争走向和成败。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候只能靠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

  困难和挫折从来都是战争的一部分。真正的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优秀的指挥员决不会因为当面批评而意志消沉,更不会一蹶不振。相反,一定会知耻而后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从批评中看到能力素质的差距,从挫折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悟透制胜机理、深钻指挥谋略、练强打仗本领,获得统领千军万马的“资格证”,拿到开往未来战场的“通行证”。(权斌 唐海辉)

让批评式讲评成为常态

图文简介

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当众对各级指挥员进行言辞尖锐、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