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第一次使用军用智能手机APP。孙红川摄
新闻背景
伴随201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在基层实施,智能手机取得军营“入场券”。而在地方,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各项关键信息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怎样把握这一机遇?第13集团军某旅在联合地方共同开发军版App、打造数字营区、实施“云战略”的过程中,寻找到军民深度融合的3把尺子。
军版App的启示
眼光决定成败
尺子1:一步到位不现实,起点要高须落实
“即将经过回族群众聚居区,大家注意,不能用民族禁忌食物开玩笑,不能向河中扔垃圾……”初秋时节,第13集团军某旅组织部队千里摩托化机动,从野外驻训地回撤。停车休息间歇,官兵通过“突击铁拳”手机App实时查询沿途少数民族风俗禁忌和行车注意事项。
驾驶员吕涛介绍,这已经是升级版的手机APP。去年智能手机刚放开使用,该旅曾打算自行组织力量研发一款适合部队官兵使用的“军字头”手机APP,遇到一些难题。
“民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何不能为军队服务?”他们与驻地一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借鉴“定点调研、分步测试、问题反馈、全时维护、定期更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经过近3个月集智攻关,“突击铁拳”APP1.0版本应运而生。
今年4月,集理论学习、随机教育、扩展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升级版“突击铁拳”APP在全旅推广。很快,官兵依托APP成立120多个学习小组。回顾这一过程,旅政委罗旭东有一种体会:眼光决定成败,军民融合领域广阔、空间很大,实践中一步到位不太现实,起点要高务必落实。
数字营区的呼唤
胸怀决定格局
尺子2:不拒绝幸福感,不忘记提升战斗力
“看到世界首颗量子科技卫星发射成功,我对科技创新与强军兴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该旅野外驻训场,刚刚执行完一项紧急任务回到驻地的下士陈科贤,立马打开4K电视机,回放错过观看的量子卫星发射实况。旅政治部主任张高林介绍,着眼野外驻训期间部队长时间处在动态分散状态的特点,引进带节目回放功能的4K数字电视,极大地满足了官兵文化生活和娱乐需求。
军人的幸福感有两种:一种是保家卫国、尽职尽责的职业幸福感,另一种是与常人一样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生活幸福感。体验“智慧城市”的便利,旅党委一班人有个共识:两种幸福感,军人都不拒绝;但军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军人毕竟是一种特殊职业,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提升战斗力。
今年演训,该旅与两家地方民企合作改造研发出18种军用新技术:信息发布系统,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灯光信号指示器”,提高了轮式梯队夜间行军安全系数。副旅长黄小刚说,他们还向地方技术专家请教,革新战地野炊、卫生救护、装备抢修等6类百余件器材,提高了部队保障能力。
“云战略”的招手
人才决定发展
尺子3:要掌控未来,就要对未来有预见
今年5月,这个旅与兄弟单位在大漠古战场展开指挥对抗。红蓝双方战力比为1∶4,担任红方的该旅指挥员,依托大量战场数据实施精确指挥,反败为胜。参演兄弟部队对此刮目相看。
“数据采集功不可没!”旅领导介绍,今年以来,该旅充分借助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机遇,探索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渠道,相继邀请17名地方专家共同探讨“大数据”在作战指挥中的运用,抓紧培养一批信息化素养突出的军队专业人才,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上及时回应“云战略”的招手。
要掌控未来,就要对未来有预见。该旅初尝军民深度融合成果的甜头后,又对军营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自动化站与地方技术力量合作,经过两个多月反复试验,建成综合集成“云”图书馆,扩大了官兵阅读量,缩短了成才路径。借助这一经验和基础,该旅联合地方开设“名师讲堂”,建立教育协作机制,以军地人才“无缝对接”,助推军民深度融合开花结果。(彭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