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发反导新技术:无人机发射激光 敌发射前打击

资料图:美军“全球鹰”无人机

  近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了新型反导武器的最新研发进展,再次引发各方对美国反导新技术的关注。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反导系统作为战略制衡、军事威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近年来,在加紧全球部署的同时,美国一直在致力于加大反导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以技术突破提升反导作战能力。

  首先,研发“多目标杀伤器”,提高拦截的可靠性。为应对多弹头分导导弹的威胁,美国启动了“多目标杀伤器”研发项目,并于去年1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项目评估。这种“多目标杀伤器”采取的拦截模式是“以多拦多”,即用多个独立杀伤器拦截多弹头或诱饵,实现多弹头导弹拦截效能的提升。根据设计要求,其能够在空中释放6个独立的杀伤器,每个杀伤器都装备独立的先进传感器以及机动、高度控制和通信系统,从而可以自主攻击一枚来袭导弹上的各个威胁目标。该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是,大幅度提升反导效率,有效降低拦截成本;对目标分辨能力强,能够高效辨别诱饵;单个杀伤器能自动协调攻击,实施智能化拦截等。

  第二,研发“无人机机载激光器”,挖掘激光反导潜在优势。激光武器具有精确可控、效费比高和抗电磁干扰等特性,在反导作战中可发挥独特作用。美国正在实施的“无人机激光反导”研究项目,旨在将高效紧凑的激光武器集成到无人机上,配置跟踪瞄准系统和光束控制与发射系统,利用激光作为能量直接毁伤敌方导弹目标。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达2万米,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大气环境和云层对激光武器运用的不利影响。虽然用于反导的激光武器还在试验阶段,离实战运用还很遥远,但代表着未来反导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三,开发“发射前打击”技术,提出“主动抑制发射”概念。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体系都是在敌方导弹发射后进行拦截。随着导弹威胁的增加,这种导弹防御方式投入与成效不相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美国开始研究开发“发射前打击”的软杀伤攻击技术,提出“主动抑制发射”的反导作战概念。主要是利用网络战和电子战等方式,通过入侵敌方导弹的指挥控制系统,对其进行干扰或向其发送错误指令,以阻止导弹发射。另外,美国还在研究利用电磁脉冲武器对敌方导弹进行发射前的打击,使其电子装备和武器系统失效。这一反导策略一旦展开,将会深刻改变美国导弹防御的战略内涵。

  除此之外,美国还致力于集成新技术,对现役反导系统进行升级。具体包括:加紧研发和测试“标准-3”IIA型拦截弹,并对“标准-3”IB型拦截弹进行升级改造;积极升级现役反导预警雷达,探索陆基、海基、天基新型传感器技术;等等。虽然美国在具体的反导系统新技术研发上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其体现出的反导技术发展趋势和取得的进展,仍值得高度关注。(邓斯佳 来源:中新网)

美研发反导新技术:无人机发射激光 敌发射前打击

图文简介

近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了新型反导武器的最新研发进展,再次引发各方对美国反导新技术的关注。近年来,在加紧全球部署的同时,美国一直在致力于加大反导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以技术突破提升反导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