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元
1935年5月,红四团在天降大雨的情况下,创造一昼夜山路行军120公里的徒步行军纪录,并一举夺下泸定桥。前些年,有人带上干粮在宽敞的公路上,试图复制这一行军,费尽全力也慢了整整一天。长征是红军战士用铁脚板走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拼出来的。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从红军官兵敢于直面艰险、敢于亮剑强敌、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情中汲取精神养分。
泸定铁索拦不住红色的铁流,雪山草地挡不住前进的脚步。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面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3天就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大仗、小仗、险仗、恶仗,仗仗打得惨烈;遭遇战、伏击战,战战生死攸关。然而,官兵以无比顽强的战斗作风、无比坚韧的战斗品格,突破重重封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以血肉之躯开辟胜利之路。
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之所以能够走过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表现出无畏的英雄气概、顽强的战斗精神,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都怀着“一切为了苏维埃”的远大理想。强渡大渡河时,人人争着报名参加突击队,实在争执不下,最后由聂荣臻授权营长孙继先挑选。本来是选16人,但一名叫陈万清的新战士哭喊着非要参加突击队不可,最后得到批准,所以留下了17勇士的故事。在娄山关战斗中,红12团在战前的宣传鼓动中提出“轻伤不下火线”“不占娄山非好汉”等响亮的口号,既鼓舞了官兵的斗志,又表现出志在必得的决心。
冷的铁索热的血,出生入死何惜身。我军从小到大,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有人怀疑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军队,我们或许是永远摸不透的。但是我们知道,评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用它的装备、它现有的战斗力,加上若干X。”
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打赢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撒手锏”。只有重视培养官兵舍我其谁的豪气、敢于担当的勇气、所向披靡的士气,才能擦亮战斗精神的利刃,坚决做到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