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35战机问题多多,事故不断麻烦频现——

  不省心的“闪电”

  作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继F-22战机之后研制的联合攻击战斗机,F-35“闪电Ⅱ”隐身、多任务和三军通用的特点令其在美军装备体系中地位独特。可以说,F-35将是美军今后一个时期内非常倚重的航空装备。但这款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自投入使用以来却一直麻烦缠身。

  最近的一次事故发生在今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F-35B在训练中武器舱着火。美国空军一架F-35A也曾在2014年6月的一次起飞中发生发动机起火事故。加之一名负责测试F-35空战性能的试飞员披露,F-35曾落败于与其有一代之差的F-16战机,更是令舆论大哗。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和鉴定局就公布了有关F-35的故障缺陷调查报告,罗列了包括弹射救生系统缺陷、自主后勤保障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麻烦频出不仅暴露出F-35在设计上的缺陷,更暴露出美军在高端航空装备研发中诸多深层次问题。

  欲速则不达。F-35项目的进度要比F-22激进得多,从研制开始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研制周期比F-22项目少55个月;工程制造发展阶段也比F-22项目缩短24个月。由于采用了创新设计理念和大量先进技术,特别是整个项目中未达到高技术成熟度的技术采用较多,造成全系统技术风险较大,因而给F-35埋下了许多隐患。美海军陆战队为赶在2015年7月底之前宣布F-35B战斗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在当年5月就匆忙结束了作战试验与评估,忽视了F-35B的2B版任务控制软件存在的诸多缺陷;传感器融合、电子战和火控软件的缺陷也造成威胁态势显示效果不佳,削弱了F-35的射频隐身效果。这些缺陷虽然是设计上局部问题的反映,但却暴露出美军作战需求研究深度不够,某些关键技术的成熟度不够等深层次问题。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和鉴定局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承认F-35服役确实显得有些匆忙。

  填不满的无底洞。美军对该项目低成本的预期也显得过于乐观。F-35将大量装备美军诸军种,低成本是其基本保证,这在国防费削减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可F-35在研发中进度一再延宕,致使经费反复追加,项目不断超支,成本水平与最初立项时的估算相去甚远,而且使用中的维护成本也非常昂贵,使得原本计划采购的多个国家被一路狂飙的价格“吓跑”。

  前车并未成鉴。F-22“猛禽”在研发时,突出的是平台中心的作战理念,列装后再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谋求打通体系互联的瓶颈,导致装备体系建设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F-35在研发中某种程度上依然走了一段F-22的老路,拖延了其战斗力的形成。这也反映出美军对信息化空中作战模式的认识仍然存有阶段性局限,对体系作战特点的认识深度还不够。

  求索依然艰难。F-35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降温设计,但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创新设计的复杂性以及带来的非预期缺陷。机上的油料循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电系统的温度,但油料升温后却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增加了发动机自动调节机制的复杂性。可见,原本依靠油料系统控制航电系统工作温度的设计思想虽然新颖,但在工程实践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复杂巨系统,高端航空装备在设计上的不可预测性由此可见一斑。

  “万能”战机不万能。高端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F-35战斗机虽具有隐身、中距空战和对地精确打击的优势,但在近距空战中暴露出机动性方面存在不足的缺陷。被强调的通用性和多用途性恰恰制约了F-35战斗机在某些方面的核心作战优势。同样,F-35的隐身优势也是有条件的,现阶段还难以达成全频段和全向的隐身。所以,F-35战斗机的缺陷还在不断显现的过程中,它也难以逾越“阿喀琉斯脚踵”的法则。

  (作者:王平平,单位:空军指挥学院)

F-35战机:不省心的“闪电”

图文简介

F-22“猛禽”在研发时,突出的是平台中心的作战理念,列装后再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谋求打通体系互联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