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湄公河行动》海报

  在让军事迷大呼过瘾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由M16步枪发展而来的M4突击步枪在平顶型机匣上方加装了一款特殊的瞄准装置,这就是ACOG氚光瞄准镜。ACOG瞄准镜全称为Advanced Combat Optical Gunsight(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是美国自1987年开始研制的一款可供昼夜环境使用的新型瞄准镜。相比于主要在白天“耀武扬威”的白光瞄准镜,ACOG瞄准镜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光纤和氚光混合照明模式,在微光环境下可凭借氚光光源提供瞄准照明,目前已经被美军特种部队广泛采用,堪称现代战场“千里眼”的练成术。

  自从人们从冷兵器时代大步跨越到热兵器时代以来,对各类武器装备的瞄准精度追求就永无止境。不幸的是,渴望在战场上一击毙敌的人类,其实是个战场“近视眼”。理论上,人眼的分辨能力极限可以达到18至20角秒,但受限于感光细胞的分布和生理结构缺陷,即使是视力最佳的人在人眼敏感且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分辨能力也只能达到1角分。也就是说,在100米范围内,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分辨长度小于8到13厘米的物体,更别提敌人趁着拂晓和黄昏等光线昏暗条件刻意进行了伪装。因此,当目标距离在100米范围时,射手都是通过目标的整体轮廓来间接把握大致的瞄准点,拥有战场“千里眼”的神枪手真的是靠感觉“蒙上去”的。要想实现100米距离以外的精确瞄准射击,非得请出瞄准镜这一“视力矫正器”提供足够清晰的放大视野和精确分划才能实现。

  因而,自16世纪以来,人们就曾尝试过在枪托上固定眼镜镜片组装成瞄准镜。到19世纪初,已经出现了火器上安装望远镜式瞄准镜的文字记载。1848年,美国人摩根詹姆斯设计出一种与枪管同样长度的管形瞄准装置,并在装置上安装了玻璃透镜和2条用于瞄准的十字线,以此“鼻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瞄准装置在美国内战中得到了应用。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瞄准镜当属德国卡尔蔡司于1904研制的瞄准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此后,瞄准镜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已形成主要在白天使用的白光瞄准镜和加装夜视装置、可在夜间瞄准使用的夜视瞄准镜两大类。


  氚光瞄准

  其中,氚光瞄准镜当属“千里眼”家族的翘楚。为充分解决夜间微光环境下无法瞄准的问题,匠心独具的氚光和光纤混合照明模式应用而生。氚光是一种持续自发光的放射性物质,利用氚光管中的氚气体和磷粒子被密封的微小玻璃腔内“同台竞技”,氚元素放射出β射线就会与磷粒子接触转换成为可见光源。这时只要将玻璃腔分别安装在瞄准具的瞄准点上,就能照亮瞄准分划,从而为夜间精度射击“仙人指路”。同时,光纤照明的作用主要是在白光环境下尽可能多地为瞄准提供辅助自然光源。使用氚光瞄准镜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兢兢业业”发光的氚光半衰期长达12年之久,在不需要使用电池的情况下就可长期使用。

  可不要小瞧了被氚光持续照亮的瞄准分划。在凌晨或黄昏等微光环境下,即使我们可以通过白光瞄准镜看到目标,但由于不能快速看清瞄准镜里的瞄准分划,依旧看不到瞄准点无法快速瞄准射击。因而在微光环境下,尤其需要照亮瞄准分划实现快速准确瞄准。其中,十字瞄准线是瞄准镜中最为普遍的分划方式,在早期瞄准镜中就已经出现。氚光瞄准镜就是牢牢抓住了瞄准分划这个瞄准射击的“牛鼻子”,不仅分划粗壮明显,还别出心裁利用自然光和内置氚光源进行了主动照明,因而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紧紧抓住射手的视觉注意力。相比于早期在瞄准镜上安装一块电池供电、体积庞大的光源来说,氚光瞄准镜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经久耐用、稳定性好,因而具备了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ACOG光学瞄准镜装置

  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氚光瞄准镜,当属为美国先进战斗步枪ACR计划研制的ACOG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ACOG瞄准镜的瞄准分划采用获得专利授权的自然光和氚光双照明系统,由光纤采光系统采集的自然光和自带的氚光光源通过分划板形成瞄准标记,再反射到射手眼中,可实现1-6倍的放大倍率。战场“千里眼”练成术就这样靠着氚光瞄准镜完成了。同时,为协调射手的左右眼视野,ACOG瞄准镜还设计了BAC自动变倍功能,当武器在快速运动过程中,瞄准镜的倍率将自动调节为1倍,而当武器停止运动或缓慢运动时,瞄准镜又会自动恢复为原有的放大倍数。使用了BAC功能的ACOG瞄准镜可确保射手通过裸眼取得清晰全景图像的同时,瞄准眼依旧能清晰看到瞄准点的影像,射手的大脑因而可迅速在两个已取得的影像间进行组合切换。可以说,ACOG瞄准镜极大的降低了射手双眼瞄准的难度,将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基本掌握的要领变得在一天内就可以熟练掌握,因而备受美军青睐。

  此外,不少型号的ACOG瞄准镜上方都额外增加了一个小型的辅助用红点瞄准镜,方便极近距离上的瞄准射击。ACOG瞄准镜的外壳还采用了航空铝材,整体坚固、防水、防寒、耐腐蚀,能承受潜水深度和野战用途的各种压力和冲击而保持瞄准镜精度“纹丝不动”。可以说,ACOG这一类氚光瞄准镜从单纯的技术原理上讲并无难度,但正是这一个个紧贴战场需求的“暖心”设计,才成就了一双双战场狙杀的“慧眼”。

  可以说,瞄准镜的精度、稳定性等每一次性能的提升和功能增加,无不以光学组件的数量增加、调节结构的复杂化和精密化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加装在枪支上方的瞄准镜来说,不仅要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更要保证在每次击发冲击下时刻保持高精度瞄准的“初心”,其研制难度可想而知。未来,以氚光瞄准镜为代表的战场“千里眼”势必走上加速发展的“高速路”,而它们背后体现的军工设计制造实力也将成为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透视镜”。(来源:中国军网)

瞄准镜"黑科技":现代战场"千里眼"如何练成?

图文简介

要想实现100米距离以外的精确瞄准射击,非得请出瞄准镜这一“视力矫正器”提供足够清晰的放大视野和精确分划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