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豪歌向强军

——再访“服从改革筑梦蓝天的空中骄子”李浩

  前不久,当记者风尘仆仆赶到位于西北戈壁的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再次探访无人机飞行员李浩时,这里正是一派紧张忙碌的训练场景。无论是手拿对讲机担负指挥任务的李浩,还是训练跟班的区领导、操控无人机的年轻飞行员,以及技术岗位官兵,他们都全神贯注、全心投入。

永葆普通一兵的本色。杨军摄影

永葆普通一兵的本色。杨军摄影

  李浩,现为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空军大校。从军30多年,飞过6种有人驾驶飞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0年,主动申请成为一名无人机飞行员。近几年来,先后经历5次转隶,跨越5个省区,在5个单位任职。2015年,本报曾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值此“脖子以下”改革正式展开之际,记者再访李浩,请他谈谈自己亲历改革的所思所悟。

  冬日的戈壁冷风刺骨,机场边一簇簇干枯的骆驼刺,衬托出这里生命力的坚韧和军人的奉献情怀。环顾机场,不远处几座新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那是正在修建的新指挥塔台,显示出这里战斗力建设的欣欣向荣。与2015年底记者初次采访李浩时相比,他们训练时的场所无人机地面站阵地已整修一新;吃饭休息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装了空调、铺了地板的迷彩方舱,踏进去记者顿觉暖洋洋。当李浩一一为记者介绍这些变化时,他那被日晒风吹得发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意。请读者跟记者一起倾听李浩同志的讲述。

  记者手记

  转眼间改装无人机好几年了。那年春节刚过,我从东北出发,辗转东南沿海、又到内陆城市,最后扎根西北戈壁。说实话,这一次次的转隶、“一路向西”,我确实也没有想到。其间付出了很多、吃了很多苦,但一想起自己是无人机部队建设的“第一茬人”,我不吃苦谁吃苦?我们今天吃的苦正是为了品尝明天的甜。尤其是新型无人机在自己的操控下起飞升空、返回着陆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军事科技前沿


   融入空军转型延续飞行梦想

  还记得当初在医院,我被查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我停飞,我却执意要留在部队飞行,很多人说我“傻”。其实他们是不懂我的心。我是真的想继续在部队飞行,转业进民航挣大钱,舒舒服服地停飞退休,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康复出院,恰逢空军组建无人机部队,对于我这个即将达龄停飞的老飞行员来说,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对于我来说,年纪大了从零开始学习无人机理论,确实很吃力,年轻人学一遍,可能我要学十遍甚至几十遍,但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畏难退缩,面对空军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面对新质战斗力提升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应该主动担当、迎难而上。更何况,学习还可以让我的大脑始终保持思考和更新,接触到最前沿的飞行知识。就像科学家都想掌握最尖端的技术一样,作为飞行员谁不想飞最先进的战机?我们飞的无人机,不仅外表设计新颖前卫,而且技术非常先进。那天新型无人机运抵部队,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真的是喜出望外,不禁走上前轻轻抚摸,一种“重生”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一直遗憾自己没能飞上三代机,但飞新型无人机弥补了这一缺憾。就从这一点来看,正是空军的转型建设延续了我的飞行梦想,让我获得了重生。

  这几年,无论是兄弟部队执行重大任务,还是无人机生产厂家改进提高技术,他们遇到技术难题都喜欢打电话给我,一起探讨研究。我很欣慰,作为一名老同志,在学习上没有掉队,所学所获还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更让我欣喜的是,我认真学习钻研的劲头,还传给了我带教的年轻飞行员。目前刚刚完成改装的4名飞行员,都成了教员,能独立担负指挥任务了,现在在飞行训练中他们还能指出我的技术问题。他们都是宝贵的“种子”飞行员,再一茬茬地带教,空军无人机建设的力量就会不断壮大。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还有几年时间就到退休年龄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多飞几型无人机,再带教出几个无人机飞行员来。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一有空我就抓紧学习,目前已经抽空学完两种更新型无人机的理论教材,取得装备生产厂家发的结业证,现在就等着试飞了。部队也有这个打算,新型无人机还让我首飞!我真的很感恩,是组织给了我这个老飞行员延续飞行梦想的机会;我也很幸运,是空军战略转型给我提供了广阔的飞行平台。也许今后我还将面临转隶、驻地变更,无论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都愿意奔赴到哪里;空军无人机事业在哪里,我就愿意战斗在哪里。

军事科技前沿


   投身改革强军收获战斗豪情

  今年新年度开飞,我们就在训练中赋予了战术背景,而且今后这样的训练将常态化展开,很带劲!训练难度强度大了,安全压力也大,有时紧张得都喘不过气来,但我们一个个都憋着一股劲,主动求难求严。为啥?我们早一天把高难课目飞好了,无人机就能早一天定型,就能早一天装备部队、早一天形成战斗力。

  去年以来,随着新飞行员改装训练的完成,高难课目训练的比重就更大了,从计划拟订、目标勘察,到飞行讲评、检讨反思等,一切都是按照实战化要求来。其实细细想来,训练场上的变化,我们心理上的变化,都是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带来的。去年我们外出驻训,连续多次和多型有人机进行同场次合练,取得了很多训练成果。记得刚入驻时,导演部在演习前的一天晚上,突然变更无人机相关任务,这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准备都得重新来。刚开始个别官兵还不理解,但转念一想,战场上哪有固定套路?战场上不就是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吗?想通了之后大家都有了打仗的紧迫感。计划下达时,已是晚上10点左右,我立即和2名官兵去外场重新修订无人机相关参数。忙完后已接近凌晨1点,戈壁的夜空特别透亮,望着头顶的夜空和繁星,我们感慨不已。一位战友说:是我们军人的脊梁撑起了这片美丽的天空。我们都觉得自己干的工作很有意义,很自豪。

  我很高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现在部队上上下下都坚持战斗力标准,一切资源向战斗力建设聚焦。去年,我们对整个机场跑道进行了翻修,新修建的无人机机库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无人机地面站阵地也进行了一体化建设。营区里现在有很多正在施工的工地,都是与战斗力建设紧密相关的工程。

  不仅是在我们部队,外出也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去年因为高血压,我到体系医院住了一个星期院。一路上我发现,很多部队周边的门面房、出租房都关了,看起来很冷清,这说明啥?部队不搞盈利性经营和服务了,一心只务打仗的主业。在医院发现,通过自动呼叫系统,“军人优先”能真正落实了,这说明现在医疗服务和保障都在向部队和官兵倾斜。挂号、检查、住院我不仅一路绿灯,还有一名护士全程引导陪同,我在想,自己为啥能在医院得到这么高的优待?因为我是一名军人、一名飞行员,自豪感荣誉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军事科技前沿


  矢志创业奉献赢得亲人支持

  我们部队如今是时刻都在变、年年有大变。新建的公寓房去年按期竣工,官兵和随军家属们乐呵呵搬进了新房。新开了一个超市,足球场建好了,开通了邮政和快递服务……我听说去年主动选择转业的干部少了,申请选取士官的战士多了很多;有的干部不仅家属随军过来了,还有的把父母都接过来一起生活。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军人工资待遇提高了、作风风气好转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感受到了改革给部队建设和个人发展带来的广阔前景,看到了空军无人机事业蓬勃发展的未来,看到了上级党委对我们单位的重视,心甘情愿留在这里干事创业。

  我家属刚开始不是不同意让我改装无人机么?这些年常听我说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讲部队发生的变化,她也更理解我更支持我了。去年4月,基地安排我作巡回报告,也邀请她作为报告团成员一同参加。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戈壁,虽然一下火车就遇到沙尘暴,看到我们仍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平房,但她说这里安静、空气好,有大城市不可比拟的优点,适合专心干工作,而且“后来者居上”,今后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定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看到营区橱窗里挂着我的照片和事迹,她很高兴,半开玩笑地说必须让自己也优秀,才能配得上我。家属还说,部队给我的荣誉并非是给我个人的,是给在这里工作的全体官兵的,叮嘱我不能松懈,要好好干,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不用她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绝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听她这么说,心里还是很舒坦。

  元旦前,我回家休了几天假,待了一个星期之后,心里就觉得空空的。在部队吧,每天忙于学习和训练,不管睡得多晚、身体多累,过得很充实,早上只要一听到起床的哨声,就立马来了精神。忙碌变成了习惯,有时休假多几天反而不自在。那天,我在我们一家三口的微信群里,发了一张大漠胡杨夕阳西下的照片,打了一句话“我想回西北了”。家属什么话也没有说,回复了一个“再见”的表情。如今她们都越来越懂我了。

  我想等退休了、老了,我还要常回到单位看看,这里有我为之奋斗的梦想,有我牵挂的无人机事业。等到那个时候,相信空军的无人机建设已形成体系,单位的面貌也一定焕然一新。再想想我们“第一茬人”吃的苦、流的汗,那该是多么光荣和骄傲!

  (本文原载于2017年2月24日《空军报》一版,作者:朱章虎)

军事科技前沿

一路豪歌向强军

图文简介

无论是手拿对讲机担负指挥任务的李浩,还是训练跟班的区领导、操控无人机的年轻飞行员,以及技术岗位官兵,他们都全神贯注、全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