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文平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主任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习主席一贯倡导的思想,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推动军民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和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契合我军建设实际,展现出军队开新图强、固本制胜的新气象。落实习主席这一号召和要求,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筑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基石

  在信息化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民用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举全国之力,汇聚全社会智力和创造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军实现科技兴军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军民融合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必然要求。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推进,为新形势下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反复证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走弯路、吃苦头。我们既不能走历史上有些朝代文盛武衰、国富兵弱的老路,也不能走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穷兵黩武、搞军备竞赛最终拖垮国家的邪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

  军民融合是新时期实现兴国强军的必由之路。融合才能强盛,一体方可制胜。恩格斯曾经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 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习主席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核心要义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融入国家现代化体系之中,统筹筑牢安全和发展两大基石,支撑我国由大向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这是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不仅直接决定军民融合的深浅程度和战略效果,而且决定富国强军目标的最终实现,其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丰厚的物质技术支撑,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与市场需求,寓军于民、以民促军、以军带民,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之道。

  军民融合是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深度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现,靠单打独斗很难有大的作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歼-10研发到航母入列,我国载入史册的重大科研攻关成果,大多是军民融合的产物。正如习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所强调,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只有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才能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坚持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把握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节点

  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军民协同创新的依赖程度也越大,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缩小与军事发达国家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这对于我们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抢占战略竞争的制高点。环顾当今世界,军事力量的较量,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谁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占得先机。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积极抢占制高点,深化前沿科学探索,加强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在那些最前沿、最敏感、最重要的科学领域和发展方向上赢得先机、抢占高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在军用动力、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基础软件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开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加快发展跨越无缝、精确无误、网络无声、隐身无形、智能无人等作战手段,着力研制打仗管用顶用好用的先进武器装备,努力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

  着力破解妨碍军民融合的制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日新月异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融合程度尚浅,融合范围还比较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度不高,海洋、空天、网络信息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领域的融合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程度还比较浅,主要靠行业部门分别对接、企业单位分头接洽,靠感情来维系、靠关系来协调、靠觉悟来推动;问题还比较多,思想观念跟不上、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利益藩篱阻力较强等矛盾问题依然在迟滞军民深度融合的步伐等等。落实军民融合,无论地方单位还是军队部门,必须胸怀国家大局,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防止出现“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倾向,进一步清除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障碍,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突出把握科技创新核心点。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着大国博弈的成败,也关系着大国军队的生死荣辱。创新则生,守旧则死。改革开放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高铁、核电、卫星为代表的高端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但科技大而不强、虚胖体弱问题仍十分突出,原始创新、基础创新、集成创新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科技创新的军民分离。当今世界正孕育一场对未来军事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浪潮,我们要善于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大胆挖掘隐藏的‘黑科技’为我所用,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些颠覆性技术,都是典型的军民通用技术,但它常常隐身于一堆民用技术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助推我们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有责任担当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军队建设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棋局”,在这盘棋局中,融什么,怎么融?这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需要军民一心,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军地同心做好这篇大文章。

  发挥战略筹划主导作用,擘画军队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同心圆”。军民融合创略筹划必须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国防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找准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分割点”,坚持全面筹划,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由传统领域融合向新兴领域拓展,推动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供支撑,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基础;要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路径、建设重点和重大举措,按照要素整合、系统构建、整体规划的思路,体制与机制同步发力,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示范与重点同步展开,制度与标准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军地之间的各类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向着科技兴军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

  发挥创新能力核心作用,下好科技兴军的“先手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是夯实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打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的制约,真正把国防科技创新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将科技兴军的种子根植于社会经济科技沃土之中,要加快推动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军工建设,畅通信息、技术、人才等融合渠道,加快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创新体系。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更加主动地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最大限度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发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效益。要以颠覆性技术为突破口,从释放需求、激活管理、优先使用、强化基础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快培植孕育和孵化颠覆性技术军民协同创新的土壤,形成鼓励创新、追求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和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发挥法治保障关键作用,打破军民分割的“多张皮”。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打破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消除“多张皮”“多龙治水”等“顽疾”,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才能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目前,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工作的主要抓手就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政策制度体系,切实让各项指示决策和要求落地生根。政策制度要充分考虑融合创新的包容性,使军工企业、高科技民营企业等,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担当大任;使军地之间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管理等创新要素实现深度融合,使各类创新平台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用;着力构建形成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投资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真正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强大合力,构建起支撑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物质力量。

  发挥军事人才能动作用,绘就军民融合发展的“路线图”。 随着一些高科技武器装备不断列装,军队岗位的科技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培养模式、健全培养体系,构建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形成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还要依托国民教育优质资源,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培养军事人才,拓展军事职业教育的路径和形式,提高官兵科技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军队院校要抓住全面改革这个契机,规划好人才培养的“路线图”,进一步拓宽人才培育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作战部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走开军民融合治校办学的新路子。要继续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坚持军队需求主导,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军事科技前沿

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图文简介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习主席一贯倡导的思想,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推动军民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和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契合我军建设实际,展现出军队开新图强、固本制胜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