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陈列有一门山炮。该山炮原称“七生五过山炮”,1927年(民国十六年)由上海兵工厂制造。口径75毫米,重386千克,炮身长1050毫米,放列长3230毫米,初速为280米/秒(榴弹),最大射程4300米,高低射界一8°~15°,炮闩式样为横楔式,炮架式样为双轮单脚式,出厂编号587。从外貌上看,这门炮虽说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它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曾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是红军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

  这门山炮,是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组建成红二方面军)转战在湘鄂川黔边镜,于湖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58师的。1935年4月,红2、红6军团离开湖南的塔卧,拟经万民岗、陈家河、仓官峪,从香溪北渡长江,准备到鄂西创建革命根据地。国民党鄂军纵队司令兼第58师师长陈耀汉急调第172旅从桑植出发,沿澧水西进,并限令4月12日进抵两河口、陈家河地区,企图配合正在开往陈家河的第174旅等部,截击北进的红2、红6军团。红2、红6军团利用陈家河的有利地形和第172旅不善山地作战的弱点,于13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陈家河地区将孤立突出的第172旅全歼。就在陈家河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陈耀汉亲自率领第58师直属部队及第174旅(缺348团)由桑植增援陈家河。当进到两河口时,发现第172旅已被歼,遂掉头向南鼠窜。15日下午4时,军团长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进至离桃子溪约5公里处时,发现河水浑浊,判断有部队刚刚通过,遂令部队加速前进。在距桃子溪4公里处的叉路口,萧克将部队展开,迅速扑向正在逃窜的陈耀汉部敌人,将第174旅打了个措手不及。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国民党军第58师直属部队及第174旅和山炮营被歼。红军缴获山炮2门,这门山炮即是其中的一门。

  红2、红6军团首次缴获敌人山炮,非常高兴,将山炮装备于炮兵营。炮兵营用它参加多次战斗,消灭大量敌军。6月14日的忠堡战斗,红2、红6军团就是在这门山炮和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全歼国民党军第41师2000余人于忠堡附近的构皮岭地区,活捉纵队司令兼第41师师长张振汉。

  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从湘鄂川黔苏区出发,开始长征,这门山炮继续发挥威力。1936年1月,红2、红6军团突破乌江天险时,就是用这门山炮同迫击炮一起,压住对岸敌军火力,红军乘机夺取船只渡过乌江的。后红2、红6军团(后组建红二方面军)带着这门山炮在长征途中,转战乌蒙山区,抢渡金沙江,经过藏族聚居区,进军甘孜,翻越大雪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在翻越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在过草地时,更多的红军战士倒下了。但红军战士们对这门山炮非常珍爱,吃了不少苦,流了许多汗,马驮人扛,必要时拆卸,过了困难地,再安装起来。就这样,终于把这门山炮带到陕北,使之成为整个红军队伍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时,贺龙元帅亲自督促、寻找到这门山炮,将它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军博珍藏】红军长征带到陕北 为何仅剩一门山炮?

图文简介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时,贺龙元帅亲自督促、寻找到这门山炮,将它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