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了我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围绕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怎么培养、核心素养对学校课程教学甚至考试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正式发布。据该研究成果报告,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本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据。但要落地生根,还需要结合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以其中的“责任担当”来说,中小学生身心发育还很不成熟,究竟需要培养他们什么样的责任担当呢?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笔者认为主要应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责任担当: 一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担当。学习是中小学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学会学习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首要目标。为此,首先就是要让他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坏都得自己负责。只有当他树立了这样一种对学习的担当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奠定乐学、好学、会学的基础。 二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责任担当。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而健康则是人的生命的重要保证。尊重生命,爱惜健康,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责任。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养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命情怀,是上对国家民族,下对自己和家庭应有的担当。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关爱教育,是对他人生的奠基。 三是对身边环境负责的责任担当。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杀。以一颗敬重之心去珍爱、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担当。让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树立担当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四是对家庭文明、和谐负责的责任担当。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孩子从小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担当也是长大以后更好地为国尽责。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纽带和桥梁,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让孩子从日常的洒扫应对、待人接物做起,树立担当意识,不仅能够增进家庭和谐,还有利于家长反省自躬,提高家庭文明素质。 五是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担当。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有什么样的集体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反之亦然,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一份责任,不仅是每个人的份内之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担当。 六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的责任担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但能否养成知错必改、过则不腻的思想意识则又是另一回事。为此,对学生的过错,教师和家长不应大包大揽,撇下孩子主动揽责,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而应教育孩子明辨是非,主动担责,“知耻近乎勇”,养成正确的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