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蜂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麦叶,从叶边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全叶吃光。 一、形态特征 小麦叶蜂成虫体长8.6~9.8毫米,雄虫8~8.8毫米。全体除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赤褐色外,均为黑色。翅近透明,上有淡黄色细斑,头部有网状花纹,复眼大。卵淡黄色,扁平肾形,表面光滑,长约1.8毫米,宽0.6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7.7~18.8毫米,体细圆筒形。头深褐色,体灰绿色,背部暗淡蓝色。腹部10节。蛹体长9毫米左右,初为黄白色,羽化前变为棕黑色,顶端圆,头胸部粗,腹部细小。 大麦叶蜂成虫与小麦叶蜂很相似,仅中胸的前后盾板为黑色,后缘为赤褐色。黄麦叶蜂成虫为黄色,幼虫为浅绿色。幼虫与粘虫常常混淆,其主要区别是黄麦叶蜂有腹足7~8对,各体节都有皱纹。粘虫幼虫有腹足4对,体节光滑无皱纹。 二、发生规律 麦叶蜂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内20厘米左右的深处越冬。3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从土中钻出,在麦田内交尾,交尾3~4分钟后,雌虫开始产卵。产卵时,用尾部的锯状产卵器把麦叶锯一个裂缝,然后将卵产下,一次1粒,常连成一串。每头雌虫产卵5~60,卵期10天左右。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出现,至5月上甸,即离开麦株,人土休眠。初龄幼虫整天在麦株上为害,3龄后,白天潜伏在麦根附近的土块下或麦丛内,黄昏后爬到麦株上为害。幼虫具有假死性,一遇惊动马上卷成一团滚落地上。老熟幼虫入土后,分泌粘液把周围土粒牯成土茧,至10月中旬,化蛹越冬。 麦叶蜂的发生和天气关系很密切。冬季温度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蛹越冬。春季温度回升早,土壤湿度大,成虫羽化期无大雨天气,对羽化有利。幼虫喜欢潮湿天气。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播麦前进行深耕,可把土中体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早轮作,进行稻麦倒茬,可控制麦叶蜂发生为害。 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1.5%甲基1605粉,或5%敌百虫粉,亩用量2公斤,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撒。 编辑:范璐维

[原创]麦叶蜂的识别与防治

图文简介

麦叶蜂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麦叶,从叶边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全叶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