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现人口众多,工业发展迅速,城市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政府重视“菜篮子”工程的推动下,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已成为农业研究的重点对象。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科研组织等都对无公害蔬菜种植进行研究,将研发的植保技术积极应用到蔬菜种植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无公害蔬菜种植发展的现状概述 1.1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前几年,我国蔬菜因过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激素、农药、化肥以及蔬菜产地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危害,严重污染蔬菜。 调查表明,全国目前至少有 (1 300~1 600)万hm2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等 “舌尖上的安全”。全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检测出来蔬菜农药超标情况很突出,现有的存在可操作性不强、标准体系不健全 、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不完全配套、现行标准中所列的农药有很多在生产上使用并不广泛等问题。生产中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没有限量标准,严重影响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2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研究比较落后 无公害蔬菜种植存在对产品形成与环境控制技术、蔬菜生长发育规律、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科学施肥、营养配方、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还没大规模应用于无公害蔬菜种植。 1.3 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因无公害蔬菜会给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增长。从蔬菜生产的总体情况来看,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正处于推广期。目前,参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农民数量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病虫害影响程度较重,且病虫害种类各异,极大的降低了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质量。在处理病虫害的问题上,为降低对蔬菜种植的影响,保持蔬菜的成色、形体等,种植户加大了化学农药使用的次数,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的质量。由于我国植保技术较落后以及种植范围的影响,使得无公害蔬菜种植并不能完全杜绝使用化学农药,所以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还未实现完全无公害的水平。 2 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的作用 2.1 优化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环境 对于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培育基地,首先应注意其种植选址必须远离工厂、医院等带有污染源的地方,其次是要保障灌溉水源的无污染和洁净,保证土壤、大气等环境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面积要保持在五公顷以上,且种植规划应落实连片性的原则,以此实现生产运输的便捷性。规划中还应考虑灌溉的便利,完善基础灌溉设施,田间道路纵横错落有致,土壤肥沃,进而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良好生长环境。 2.2 提升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先进性水平 根据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要求,其种植技术应用无公害处理措施来进行蔬菜成长期的“健身”。通过深入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无公害蔬菜的生长规律,研究其环境调节控制和产量形成的规律,加大对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不同类型、不同品种蔬菜种植的技术规范。 2.3 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得到重视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色板诱杀、生物农药、防虫网覆盖、天敌、灯光诱杀、生物农药药性信息素诱杀等各种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受到种植户的重视,部分技术已实现了直接取代化学农药,就能够达到防病虫害效果,甚至效果更好。在后续无公害蔬菜种植中,需要扩大物理及生物技术成果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化学农药使用的范围。 2.4 优化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化学处理技术 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中,杜绝各类化学有毒的药物以及高残留的药物进行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不同品种的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周期进行严格的掌控,使用农药处理时也应适当、适量、适时,切忌盲目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农药在种植中使用的次数,确保蔬菜质量的安全性。在使用农药时应针对病虫害情况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在喷洒药物操作时应合理正确,以此提高农药的效率和控制药物的使用频次,降低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留。 2.5 实现无公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的有效监测 借助快速检测技术对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从产品生产到上市全过程防止蔬菜的污染,采用动态监测对污染进行质量把控,从种植户、生产单位环节等入手,加大对相关禁止使用农药、不超标使用农药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力,将动态监测工作充分涉及到无公害蔬菜上市前的全部环节,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合格无公害蔬菜种植和上市。 3 提升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中应用作用的对策 3.1 提高物理以及生物技术的联合应用 物理技术方面,可以充分借助温度、光线以及颜色等特点集中吸引害虫并捕杀,建立适合蔬菜生长但不适合害虫生存的环境,在防治成效由于其能力有限,并不能从根源上消除病虫害。生物技术主要是防治害虫的天敌,通过其保护作用来实现抑制害虫。这种技术具有周期性长,且效果不够显著的特点,虽然保障了蔬菜的安全性,但是不能完全有效的降低害虫对蔬菜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单独使用物理技术或者生物技术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成效并不理想,但是种植户可以在实际的种植中,加大物理和生物技术的联合使用,以此提升防治的效果。 3.2 加大对种植户种植技术培训 现阶段,较多的种植户对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缺乏专业性的认识,其种植技术普遍落后,无法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借助植保技术提升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当地基层农业技术小组应对种植户进行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的相关要点培训,提高种植户对植保技术优点认识,进而提高种植户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的能力,针对种植的现状适时的进行调整,以此充分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完善蔬菜产业的销售网络,与当地的经销商建立紧密的联系,借助连锁配送、直销等多种模式,发挥其在蔬菜流通中的作用。 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