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与为害: 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在茎秆、果穗、雄花序、叶片及籽粒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 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仅形成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瘤状物,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果穗多局部受害,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但也有整个果穗变成"黑瘤"的。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 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3、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2)消灭侵染菌源。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3)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4)药剂防治。在发病较严重的区域,当玉米生长到抽雄前10天左右,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可减轻黑粉病的再侵染。也可用1%的波尔多液进行喷雾,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编辑:范璐维

[原创]玉米黑粉病症状与防治

图文简介

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其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