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 大豆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一般在30000~40000 lx。有的测定结果达到60000lx(杨文杰,1983)。大豆的光饱和点是随着通风状况而变化的。当叶片通气量为l~1.5 L/(c㎡·h),光饱和点为25000~34000 lx,而通气量为1.92~2.83 L/(c㎡·h)时,则光饱和点升为3l000~44700 lx。大豆的光补偿点为2540~3690 lx(张荣贵等,1980)。光补偿点也受通气量的影响。在低通气量下,光补偿点测定值偏高;在高通气量下,光补偿点测定值偏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测定数据都是在单株叶上测得的,不能据此而得出“大豆植株是耐阴的”的结论。在田问条件下,大豆群体冠层所接受的光强是不均匀。据沈阳农业大学1981年8月11日的测定结果,晴天的中午,大豆群体冠层顶部的光强为126000 lx,株高2/3处为2200~9000 Ix,株高1/3处为800~1600 1x。由此可见,大豆群体中、下层光照不足。这里的叶片主要依靠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2、日照长度 大豆属于对日照长度反应极度敏感的作物。据报道,即使极微弱的月光(约相当于日光的1/465000)对大豆开花也有影响。不接受月光照射的植株比经照射的植株早开花2~3 d。大豆开花结实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严格说来,每个大豆品种都有对生长发育适宜的日照长度。只要日照长度比适宜的日照长度长,大豆植株即延迟开花;反之,则开花提早。 应当指出,大豆对短日照要求是有限度的,绝非愈短愈好。一般品种每日12 h的光照即可促进开花抑制生长;9 h光照对部分品种仍有促进开花的作用。当每日光照缩短为6 h,则营养生重长和生殖生长均受到抑制。大豆结实器官发生和形成,要求短日照条件,不过早熟品种的短日照性弱,晚熟品种的短日照性强。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短日照的要求有转折时期:一个是花萼原基出现期;另一个是雌雄性配子细胞分化期。前者决定能不能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后者决定结实器官能不能正常形成。 短日照只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条件,并非一生生长发育所必需。认识了大豆的光周期特性,对于种植大豆是有意义的。同纬度地区之间引种大豆品种容易成功,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向高纬度地区引种,生育期延迟,秋霜前一般不能成熟。反之,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向低纬度地区引种,生育期缩短,只适于作为夏播品种利用。例如,黑龙江省的春大豆,在辽宁省可夏播。 (二)温度 大豆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所需要的≥10℃的活动积温相差很大。晚熟品种要求3200℃以上,而夏播早熟品种要求l600℃左右。同一品种,随着播种期的延迟,所要求的活动积温也随之减少。春季,当播种层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大豆种子开始萌芽。夏季,气温平均在24~26℃,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晚间凉爽,但不寒冷,有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和鼓粒。 大豆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北方春播大豆在苗期常受低温危害,温度不低于-4℃,大豆幼苗受害轻微,温度在-5℃以下,幼苗可能被冻死。大豆幼苗的补偿能力较强,霜冻过后,只要子叶未死,子叶节还会出现分枝,继续生长。大豆开花期抗寒力最弱,温度短时问降至-0.5℃,花朵开始受害,-l℃时死亡;温度在~2℃,植株即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时受害。成熟期植株死亡的临界温度是-3℃。秋季,短时间的初霜虽能将叶片冻死,但随着气温的回升,子粒重仍继续增加。 (三)降水 大豆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密切的关系。东北春大豆区,大豆生育期间(5~9月)的降水量在600 mm左右,大豆产量最高,500 mm次之,降水量超过700 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在温度正常的条件下,5、6、7、8、9月份的降水量(mm)分别为65、125、190、105、60,对大豆来说是“理想降水量"。偏离了这一数量,不论是多或是少,均对大豆生长发育不利,导致减产。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水量若在435 mm以上,可以满足夏大豆的要求。据多点多年的统计资料,播种期(6月上、中旬)降水量少于30 mm常是限制适时播种的主要因素。夏大豆鼓粒最快的9月上、中旬降水量多在30 mm以下,即水分保证率不高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原因。在以上两个时期若能遇旱灌水,则可保证大豆需水,提高产量。 编辑:李敏

[原创]大豆栽培技术(九)

图文简介

大豆是喜光、喜温作物,光饱和点一般在30000~40000 lx,大豆的光饱和点是随着通风状况而变化的。但其是对日照长度反应极度敏感的作物,且大豆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此外,大豆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