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荚和种子 1、荚 大豆荚由子房发育而成。荚的表皮被茸毛,个别品种无茸毛。荚色有黄、灰褐、褐、深褐以及黑等色。豆荚形状分直形、弯镰形和弯曲程度不同的中间形。有的品种在成熟时沿荚果的背腹缝自行开裂(炸裂)。 大豆荚粒数各品种有一定的稳定性。栽培品种每荚多含2~3粒种子。荚粒数与叶形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的披针形叶大豆,四粒荚的比例很大,也有少数五粒荚;卵圆形叶、长卵圆形叶品种以2~3粒荚为多。 成熟的豆荚中常有发育不全的子粒,或者只有一个小薄片,通称秕粒。秕粒率常在15%~40%之间。秕粒发生的原因是,受精后结合子未得到足够的营养。一般先受精的先发育,粒饱满;后受精的后发育,常成秕粒。在同一个荚内,先豆由于先受精,养分供应好于中豆、基豆,故先豆饱满,而基豆则常常瘦秕。开花结荚期间,阴雨连绵,天气干旱均会造成秕粒。鼓粒期间改善水分、养分和光照条件有助于克服秕粒。 2、种子 种子形状可分为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扁圆形等。种子大小通常以百粒重表示。百粒重5 g以下为极小粒种,5~9.9 g为小粒种,10~14.9 g为中小粒种,15~19.9 g为中粒种,20~24.9 g为中大粒种,25~29.9 g为大粒种,30 g以上为特大粒种。子粒大小与品种和环境条件有关。东北大豆引到新疆种植,其百粒重可增加2 g左右。种皮颜色与种皮栅栏组织细胞所含色素有关。可分为黄色、青色、褐色、黑色及双色五种,以黄色居多。种脐是种子脱离珠柄后在种皮上留下的疤痕。在种脐的靠近下胚轴的一端有珠孔,当发芽时,胚根由此出生;另一端是合点,是珠柄维管束与种脉连接处的痕迹。脐色的变化可由无色、淡褐、褐、深褐到黑色。圆粒、种皮金黄色、有光泽、脐无色或淡褐色的大豆最受市场欢迎:但脐色与含油量无关。 种皮共分三层:表皮、下表皮和内薄壁细胞层。由于角质化的栅栏细胞实际上是不透空气的,种脐区(脐间裂缝和珠孔)成为胚和外界之间空气交换的主要通道。 胚由两片子叶、胚芽和胚轴组成。子叶肥厚,富含蛋白质和油分,是幼苗生长初期的养分来源。胚芽具有一对已发育成的初生单叶。胚芽的下部为胚轴。胚轴末端为胚根。有的大豆品种种皮不健全,有裂缝,甚至裂成网状,致使种子部分外露。气候干旱或成熟后期遇雨也常造成种皮破裂。有的子粒不易吸水膨胀,变成“硬粒”,是由于种皮栅栏组织外面的透明带含有蜡质或栅栏组织细胞壁硬化。土壤中钙质多,种子成熟期间天气干燥往往使硬粒增多。 编辑:李敏

[原创]大豆栽培技术(五)

图文简介

大豆荚由子房发育而成,大豆荚粒数各品种有一定的稳定性,栽培品种每荚多含2~3粒种子。种子形状可分为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扁圆形等。种子大小通常以百粒重表示。百粒重5 g以下为极小粒种,5~9.9 g为小粒种,10~14.9 g为中小粒种,15~19.9 g为中粒种,20~24.9 g为中大粒种,25~29.9 g为大粒种,30 g以上为特大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