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玉米生产当中突出的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等;突出的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粘虫、蝼蛄、蛴螬、蚜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等。为指导农民朋友科学有效的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日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中东就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给农民朋友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记:张老师您好,玉米丝黑穗病是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好吗? 张:好的。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播玉米区主要的真菌病害,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其发病率即等于损失率,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土壤中积累的病菌侵染,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种子出土。种子出苗时间越长,侵染机率越大。 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一是使用抗病品种;二是使用含有烯唑醇、戊唑醇的种衣剂;三是适当推迟播期;四是品种轮换;五是苗期及时去掉病株,后期及将病株割掉并带出地头集中处理。 记: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为害面积较大的真菌病害,那么它的发病特点和传播徐径有哪些呢?有什么好的防治措施? 张:玉米大斑病为真菌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点是流行时间短,发生频率高,为害面积大,严重威胁玉米的稳产高产,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大斑病造成5%的减产,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感病品种的损失高达20%以上。叶片上最初呈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梭形病斑。 大斑病病原菌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其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如果气温适宜,又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 大斑病的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三是用药剂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茎叶喷施抗真菌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 记:玉米茎腐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主要土传病害,有哪些好的防治措施呢? 张: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玉米产区都有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传播病害。在玉米生长后期,病菌侵染植株靠近地表茎秆。玉米在灌浆期遇到较大或连续降雨并且雨后暴晴,茎腐病则发生严重。症状表现分两种类型,病程发展较快,植株茎基部第二节迅速萎缩变软,果穗下垂。病程发展较慢,植株由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果穗下垂。受害株果穗子粒松瘪,茎基部第二节髓部中空,后期易倒伏。 茎腐病防治措施一是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减轻病害;二是在玉米生长后期,避免田间积水,保护根系;三是播种时,将硫酸锌肥作为种肥施用,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千克,能够有效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植株抗病性;增施钾肥(氯化钾每667平方米8千克)也能够明显地降低植株的发病率;四是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发病严重地区,应避免在收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实行轮作倒茬。 记: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 张: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普遍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病菌可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所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而影响结实,导致减产。防治的主要措施是轮作倒茬和种植抗病品种。 记: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中矮花叶病都可发生,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病,有哪些好的防治措施呢? 张:玉米矮花叶病是病毒素病,通过蚜虫传播,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中,均可受害。发病初期,首先在最幼嫩的叶片上表现不规则、浅绿或暗绿色的条点或斑块,形成斑驳花叶,生长后期,病叶变成黄绿色或紫红色而干枯。早期感病矮化较重,后期感病矮化轻或不矮化。受害植株雄穗不发达,分枝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有的还不结实。防治措施主要是种植抗病品种与及时杀灭蚜虫。 编辑:王大伟

[原创]加强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一)

图文简介

我省玉米生产当中突出的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等;突出的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粘虫、蝼蛄、蛴螬、蚜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等。为指导农民朋友科学有效的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本文提出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