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旱作农业节水概况 大同市水资源日益匮乏,农业用水比例逐年下降,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的逐年减少及煤矿等大量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导致我市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为了确保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水、土、植、气”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水:保持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作物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平衡; 土:确保良好的土壤水、肥、气、热、盐状况; 植:调整种植结构,规范栽培技术; 气:确保光热资源、气候条件的合理配置。 (二)“蓄、保、集、节”多措并举、综合集成 蓄水:蓄住天上水; 保水:保住土壤水; 集水:集蓄雨水; 节水:节约灌溉水。 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全面考虑,由采用单一节水技术转变为高度集成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发挥各种节水技术整体效益。 (三)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四大工程即土壤水库建设工程、集雨补灌工程、保墒固土工程和生物节水工程。 1、土壤水库建设工程 土壤水库建设是旱作农田抗旱节水基础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土壤水库扩蓄增容工程,主要是购置改土培肥、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机械设备,改良土壤结构,营造土壤水库库容,增强农田抗旱节水能力。 二是坡耕地整治工程,建设高标准梯田和等高田,实行等高种植,提高降水入渗量,减少农田水分流失,提高旱作农田的蓄水保墒能力。 2、集雨补灌工程 集雨补灌是旱区降水高效利用的重点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田集雨工程,在旱平地和缓坡地配备作业机具,建设集雨坑、径流面、沟垄和生物篱等农田集雨设施,强化农田降水入渗和空间再分配,创造农田水分局部优化条件,提高旱作农田的雨水蓄积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是集雨补灌工程,在坡耕地、山丘地,建设集雨径流场和地下窑窖、地表蓄水池、蓄水柜基础设施,有效拦截、集存地表径流,调补旱季用水,并配套建设低压输水管灌、喷微灌、渗灌等补灌设备,发展高效种植; 三是保护地节灌工程,建设保护地栽培设施,配备微喷灌、渗灌、重力滴灌等节水灌溉设备,充分利用旱作区小水源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四是田间节灌工程,应用非充分灌溉技术,配备大田地面灌、微喷灌,滴灌和膜下滴灌等设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3、保墒固土工程 保墒固土是旱作节水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和关键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保墒固土耕作工程,在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配置免耕或少耕(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和设备,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田和退化草场扬尘; 二是农田覆盖工程,实施地表生物覆盖和地膜覆盖,配置与之适应的农田作业机具,降低农田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三是抗旱坐水种工程,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实施抗旱播种和抗旱灌溉,配备抗旱坐水播种作业机具和中小型移动式抗旱灌溉机具,增加种床土壤墒情,提高旱作农田出苗和保苗率。 4、生物节水工程 生物节水是旱作节水高效的骨干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抗旱节水品种扩繁工程,以小麦、玉米、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牧草等作物为重点,建立抗旱作物良种扩繁基地,缩短新品种生产应用周期,提高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的应用普及率; 二是节水高效种植工程,建立多元的节水高效种植制度,发展立体种植、间作套种、草田轮作、经济作物节灌等种植模式,配备必要的机具和设备,建立节水高效种植示范工地。 编辑:李敏

[原创]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一)

图文简介

大同市水资源日益匮乏,农业用水比例逐年下降,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的逐年减少及煤矿等大量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导致我市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为了确保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