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病害是大棚蔬菜常发的一类病害,然而,近年来细菌性病害似乎有泛滥的趋势,而且菜农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越来越束手无策。很多菜农都反映,即使用了对症的药剂,有时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瓜类上的细菌性流胶病、茄果类上的细菌性髓部坏死,这两类细菌性病害成为了当前蔬菜管理中的两大难题。 你是否保护好了这些“口”? 病从“口”入通道多 植株的任何部位都存在许多“口子”,如气孔等自然孔口,还有一些因摩擦、整枝打杈、自然脱落、害虫咬噬等造成的伤口,这些“口子”都是细菌侵染的通道。比如黄瓜、南瓜等,茎蔓、叶柄上都有多体刺存在,相互碰撞便会产生伤口,再如番茄、辣椒等去掉多余的枝叶,也会造成伤口,伤口出现,体液(即营养物)外渗,这便给细菌提供了绝佳的繁殖和侵染条件,如果没有保护好这些伤口,便阻挡不了细菌的蔓延。 众“口”难调也要调 首先,在阴雨天时要尽量避免在蔬菜“身”上留下伤口。阴雨天不拉开大棚,棚内湿度必然会增大,从而更适合于一些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因此,在不良天气下,蔬菜应尽量避免上述操作。有时蔬菜在整枝、打杈后又遇到连阴天时,应及时用1500倍液的农用链霉素或500倍液的DT喷洒,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对大棚前脸处蔬菜“身”上的伤口要注意关照。在平时喷药时,要喷细、喷匀。另外,对于棚前的湿土,一定要用薄膜盖好,尽量降低此处湿度,为蔬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再次,要特别重视对蔬菜伤口的处理。容易在伤口处感染病害有蔓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菌核病等,蔓枯病可用百菌清、百可得和阿米妙收等防治;疫病和根腐病可用安克、灭克、普力克和金雷防治;枯萎病可用恶菌灵、土消净和甲基立枯磷防治;菌核病可用速可灵、扑海因和农利灵防治。 你是否控制好了湿度? 棚内湿度大,病害好适应 病菌的侵染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湿度,即有水滴、水膜及高空气湿度等覆盖或湿润伤口时才能侵入。在生产中,存在着大量作物吐水、棚膜滴水、高湿结露等情况,都会令植株体表出现水膜或水滴,一旦伤口被水膜浸润,细菌便会迅速侵染。甚至有水膜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也会从自然孔口如气孔等入侵为害。因此,湿度控制不好,细菌性病害也就控制不住。 打破湿润环境,构建干燥空间 通风排湿 在确保不影响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及时将湿气排出棚外,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晴天,日光温室内温度高,若灌水后不通风,不仅湿度增加,而且植株易徒长。通风时间应根据温度掌握,高于30℃时通风,低于20℃时闭风,温度保持在28℃~30℃。 膜下滴灌 地面起高垄,然后在高垄中央放上滴灌管,再覆盖地膜。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滴灌,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和地温下降,有效避免因浇水而造成空气湿度显著增加,并且可以减少灌水次数,从而降低空气湿度。 人工吸湿 如果温室大棚内湿度过大,可在行间撒一些稻草、麦秸、草木灰或细干土,也可在棚内空闲处堆放生石灰等吸湿性材料。每过一段时间,选择晴天将稻草、麦秸、生石灰等移到温室外进行晾晒,反复使用。 你用的药剂是否合理? 用法不对,病难治 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很多种,如抗生素类、有机(无机)铜制剂类、叶枯唑、噻枯唑、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虽然可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多,但是很多菜农却连续施用同种药剂,这让细菌快速产生抗药性,也难怪很多细菌性病害消灭不掉。 药不能停,得合理 不同的药剂作用机理不一样,如抗生素类药剂,具有内吸性,被吸收后杀灭植株体内的细菌;铜制剂,利用铜离子的强氧化性使细菌菌体溶解;生物类农药,以菌抑菌预防细菌侵染。在预防细菌性病害时可选用生物类农药,或铜制剂进行保护,在治疗时,可用抗生素加铜制剂进行内外同杀。 编辑:李敏

棚菜细菌性病害难防难治咋解?

图文简介

细菌性病害是大棚蔬菜常发的一类病害,然而,近年来细菌性病害似乎有泛滥的趋势,而且菜农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越来越束手无策。很多菜农都反映,即使用了对症的药剂,有时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瓜类上的细菌性流胶病、茄果类上的细菌性髓部坏死,这两类细菌性病害成为了当前蔬菜管理中的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