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是奶牛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耳下部下颌骨后方,呈上宽下窄的弯向前下方的狭长三角形。腮腺分泌的腮腺液通过腮腺管进入口腔,腮腺管开口与额下腺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腮腺液起湿润饲料帮助消化的作用。由于腮腺管开口于口腔,容易受到饲料中尖锐异物如麦芒和草梗的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腮腺管发炎。如果急性腮腺炎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诊疗治疗,待到发现喉咙部有肿块、吞咽、呼吸困难时已经不可逆转,最终发展成化脓性腮腺炎。 一、临床症状 1.急性腮腺炎。奶牛急性腮腺炎表现为耳下部喉咙区域有弥漫性肿胀,局部有热痛,头部伸直,采食时有流涎。在集约化饲养模式下,受兽医观察牛群和诊断水平的限制,在临床上急性腮腺炎往往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或未得到正确的诊断而被延误治疗。 2.化脓性腮腺炎。多数病例可由急性腮腺炎发展到化脓性腮腺炎阶段。病牛表现为耳下部、下颌后缘、喉结上方出现肿块头颈伸直,咀嚼吞咽缓慢或谨慎,呼吸不畅或困难,有时在夜间听到病牛的呼吸似拉风箱的声音。久之,病牛日渐消瘦。 肿块(脓肿)分为“独立性脓肿”和“贯穿性脓肿”。独立性脓肿存在于咽喉部上方,表现左右基本对称,肿块明显;贯穿性脓肿是两侧肿块不明显。由于肿块对咽喉部的压迫,常听见病牛呼吸时发出“哧哧”的声音。由于脓肿有一层较厚的腺体组织包裹,触动局部感觉有一定的压力,但波动感不明显。病牛体温正常,由于呼吸困难,其活动量明显减少。 二、疾病诊断 根据在耳下、下颌骨后方、喉结上方等特殊部位的肿胀,头颈伸直,采食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特征症状可作出诊断;最终确诊则要在触诊有压力相对柔软的地方用针头穿刺,有脓汁才能确定。 三、治疗 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实质上就是一个脓肿的治疗,只不过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要求术者尤为谨慎。 1.切开排脓。手术者必须对局部解剖十分清楚,知道局部血管、神经、食道、气管等部位和走向。步骤为:首先确定颈动脉,在颈动脉上或下方1厘米处开外,找到相对有波动感的部位,穿刺确定是否有脓汁,确保刀下就是脓肿。第二步,局部剃毛,消毒,用手术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即有脓汁冒出。切口方向与颈静脉平行。第三步,扩大切口,用止血钳或手术刀柄进入脓腔固定创口,用剪刀小心剪开创口1.5~2.0厘米,创口不能太小,否则排脓、排液不畅。 2.冲洗脓腔引流。用双氧水注入脓腔,反复冲洗脓汁,而后用黄药水(利凡诺溶液)反复冲洗。最后在脓腔内置入用黄药水浸湿的纱布条,外露布条1.0~2.0厘米。对于贯穿性脓腔,在一侧切开后用大号止血钳在脓腔探查其深度,在两侧的皮下感知到止血钳头的存在,此时在保证避开颈静脉血管和食道的前提下,以止血钳为导向在对侧开一个创口,这样利于术后炎性渗出物的排除和引流。因为较大较深的脓腔,用两侧引流好于一侧引流。 3.后续治疗护理。切口排脓减压后,病牛症状立即改善。但术后最初几天,脓腔还有炎性渗出物聚集和创口炎性水肿,术部消肿速度不如体表脓肿切开消肿明显。术后肌注抗生素7天,每天将置入创腔的纱布条拉出一部分保持渗出液流出通畅,必要时3天后再冲洗1次脓腔。局部涂擦浓碘酒。15~20天后肿胀逐步消退,病牛恢复正常。              编辑:李敏

奶牛腮腺炎的诊治

图文简介

腮腺是奶牛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耳下部下颌骨后方,由于腮腺管开口于口腔,容易受到饲料中尖锐异物如麦芒和草梗的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腮腺管发炎。如果急性腮腺炎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诊疗治疗,待到发现喉咙部有肿块、吞咽、呼吸困难时已经不可逆转,最终发展成化脓性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