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称为猝倒病; 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故称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立枯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 三、发病规律 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 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 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 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 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 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 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 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 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