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俗称钻心虫、钻茎虫、挖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一代为害春玉米,二、三代为害夏玉米,温度高、湿度大、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 识别特征:成虫:前翅内横线为韩褐色波纹状,外横线为暗褐色锯齿纹状,两线之间有2个褐色斑。外缘线与外横线间有1条宽大的褐色带。幼虫:中后胸毛片每节4个,腹部1~8节每节6个、腹足趾沟3序缺环。 发生时期:第1代玉米螟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雌穗抽丝始期,第2代卵和幼虫的发生盛期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心叶期,第3代幼虫的发生期在夏玉米穗期。 危害状:以危害玉米叶片和雄蕊、雌穗为主,危害叶片时取食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造成花叶和排孔,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玉米抽雄后,常咬断取食花丝、雄蕊、雌穗,影响玉米授粉结实。钻蛀茎秆和穗柄,影响植株的养分输送,同时受害玉米茎秆和雄穗遇风易折断。在玉米灌浆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和霉烂,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防治关键时期:喇叭口期玉米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筒内,取食尚未展开的心叶叶肉,而且此期喷药,易使药液进入心叶筒内,防治效果较好,此时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处理越冬秸秆,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压低虫口基数;2.搞好作物布局,选种抗螟品种;3.种植诱集作物,进行集中防治。 (二)药剂防治: 心叶期防治:   1、BT颗粒剂:亩用量150毫升,然后与1.5—2公斤细河砂均匀,晾干后灌心叶。 2、白僵菌颗粒剂:亩用每克含300亿孢子的白僵菌粉35克兑细砂1.5公斤,混拌均匀灌心叶。 3、10%毒死蜱颗粒剂:亩用量350—500克。毒死蜱乳油0.5公斤药液兑25公斤细沙拌成颗粒,亩用量1公斤灌心叶。 4、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5公斤,于玉米喇叭口初期每株1—1.5克撒入心叶中。 5、40.7%毒死蜱(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穗期防治; 用菊酯类(如氯氰菊酯等)农药1500倍液喷雾;用45%吡毒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以下午5时以后和上午10时以前效果较好。 (三)生物防治: (1)以蜂治螟,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放,每亩释放1—2万头。 (2)以菌制螟。利用Bt乳剂,每亩用每克含100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配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3)利用白僵菌封垛,每立方米秸秆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0—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四)积极推广成虫诱杀措施。: 利用玉米螟趋光、趋化性,根据监测预报结果,抓住成虫羽化期至产卵前这一关键时期,采取灯光诱杀和性诱剂诱控措施,有效杀灭成虫,减少田间虫卵量。悬挂杀虫灯时,两灯间距为150—200米为宜,在玉米螟羽化的始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 利用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雌)性激素(雌信息素),诱杀雄性玉米螟成虫,阻止其交配、产卵。防治时每亩放2—3套性诱捕器,放置高度为玉米植株20厘米以上,每4—6周需要更换一次诱芯。 编辑:范璐维

[原创]玉米螟的识别与防治

图文简介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钻茎虫、挖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一代为害春玉米,二、三代为害夏玉米,温度高、湿度大、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