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危害】 全国各桃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桃区受害较重,在高温多湿的江浙一带发病最重。该病发生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40~60%。 【症  状】 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新梢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的病斑,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枝梢发病,最初在表面产生边缘紫褐色,中央浅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变为紫色或黑褐色,稍隆起,并于病斑处产生流胶现象。春天病斑变灰色,并于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丛。病斑只限于枝梢表层,不深人内部。病斑下面形成木栓质细胞。因此,表面的角质层与底层细胞分离,但有时形成层细胞被害死亡,枝梢便呈枯死状态。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后呈略突起的黑色痣状斑点,病菌扩展局限于表层,不深入果肉。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出现不规则红褐色斑,以后正面相对应的病斑亦为暗绿色,最后呈紫红色干枯穿孔。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发病重时可引起落叶。 【病原】 Fusicladium carpophilum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4~25℃,最低2℃,最高32℃。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32℃,但以27℃为最适宜。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病菌侵入后潜育期长,然后在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我国南方桃区,5~6月发病最盛;北方桃区,果实一般在6月份发病,7~8月份发病率最高。春季和初夏及果实近成熟期,多雨潮湿易发病,果园低湿,排水不良,枝条郁密,修剪粗糙等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坐果后套袋,以防病菌侵染。 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 落花后半月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下列药剂: 70%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20%邻烯丙基苯酚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均匀喷施,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间隔10~15天喷药1次,共3~4次。 编辑:李敏

[原创]桃疮痂病

图文简介

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全国各桃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桃区受害较重,在高温多湿的江浙一带发病最重。该病发生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40~60%。在我国南方桃区,5~6月发病最盛;北方桃区,果实一般在6月份发病,7~8月份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