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 梨炭疽病在我国各梨种植区均有分布,发病后引起果实腐烂和落果,对产量影响较大。梨果在生长期间极易感染炭疽病,此病害常在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往往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枝条。果实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病。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色泽加深,并且软腐下陷。病斑表面颜色深浅交错,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病斑处表皮下,形成无数小粒点,略隆起,初褐色,后变黑色。有时它们排成同心轮纹状。在温暖潮湿情况下,它们突破表皮,涌出一层粉红色的黏质物。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病部烂入果肉直到果心,使果肉变褐,有苦味。果肉腐烂的形状常呈圆锥形。发病严重时,果实大部分或整个腐烂,引起落果或者在枝条上干缩成僵果。 【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聚生,子囊孢子单胞,略弯曲,无色。无性世代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称盘长孢状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栅栏状排列;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至长形。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29℃,最高37~39℃,最低11~14℃。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或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多以越冬病菌为中心,然后向下扩展蔓延。一年内可多次侵染,直到采收。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雨水有密切关系,4~5月份多阴雨的年份,侵染早;6、7月阴雨连绵,发病重。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树势弱、日灼严重、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和通风透光不良的梨树病重。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把病菌的越冬场所,如干枯枝、病虫为害破伤枝及僵果等剪除,并烧毁。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夏季及时排水,合理修剪,及时中耕除草。 在梨树发芽前喷二氯萘醌50倍液,或5%~10%重柴油乳剂,或5%五氯酚钠150倍液。 发病前注意施用保护剂,可以用下列药剂: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80%敌菌丹可溶性粉剂1 000~1200倍液; 86.2%氧化亚铜干悬浮剂8004~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间隔7~12天喷施1次。 北方发病严重的地区,从5月下旬或6月初开始,每15天左右喷1次药,直到采收前20天止,连续喷4~5次。雨水多的年份,喷药间隔期缩短些,并适当增加次数。可用下列药剂: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敌菌丹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 4%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水剂600~800倍液; 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氟硅唑可湿性粉剂8000~10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000倍液; 5%己唑醇悬浮剂800~1500倍液; 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 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 500-/0眯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 做好贮藏管理,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使之保持较强的抗病能力,同时抑制病菌活动,以防止病害的发生;采收后在0~5℃低温贮藏可抑制病害发生。 编辑:李敏

[原创]梨炭疽病

图文简介

梨炭疽病在我国各梨种植区均有分布,发病后引起果实腐烂和落果,对产量影响较大。梨果在生长期间极易感染炭疽病,此病害常在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往往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