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云南和四川的局部苹果产地,黑龙江、吉林省的部分小苹果园,也有发生。以新疆的伊犁、陕西渭北的礼泉和乾县,有的年份发生较重。苹果黑星病严重影响苹果品质、产量和贮藏,使商品果比例降低,从而影响苹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 【症    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病斑先从叶正面发生,也可从叶背面先发生;初为淡黄绿色的圆形或放射状,后逐渐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周围有明显的边缘,老叶上更为明显;幼嫩叶片上,病斑为淡黄绿色,边缘模糊,表面着生绒状霉层。叶片患病较重时,叶片变小,变厚,呈卷曲或扭曲状。病叶常常数斑融合,病部干枯破裂。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病斑初为淡黄绿色,圆形或椭圆形,逐渐变褐色或黑色,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随着果实生长膨大,病斑逐渐凹陷,硬化,龟裂,病果较小,畸形。 【病    原】 Venturia inaequalis称苹果黑星菌和Fusicladium dendriticum称树状黑星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初无色,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 温度为20℃。pH值为4.5~5.8时。最适苹果黑星病菌生长。子囊壳发育温度为13℃,子囊孢子成熟温度为10~24℃,最适温度为20℃,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2℃。 【发生规律】 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越冬,春夏温、湿度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落到叶片和果实以及其他绿色组织上,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子囊孢子发芽,侵入寄主组织,发病后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田间分生孢子6~7月份最多,该病菌可被蚜虫传播。早春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果实从膨大期开始发病,膨大后期发病最重,成熟期发病较少。在苹果发病时期,阴雨连绵,雨量大,适于病菌侵染。果园树龄老,效益低,管理粗放,投入少,树势衰弱,抗病性差。连茬更新中的老树株行间又栽新树,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病菌极易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修剪,促使树冠通风透光,降低果园空气湿度。 发芽前在地面喷洒0.5%二硝基邻甲酸钠或4:4:100倍式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内的子囊孢子。 于5月中旬花期后发病之前,开始喷洒下列药剂: 1:2~3:160倍式波尔多液; 53.8%氧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隔10~15天1次。 在发病初期,可以用下列药剂: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视病情调整药剂。 在发病较普遍时,可以用下列药刺: 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等,以后间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编辑:李敏

[原创]苹果黑星病

图文简介

苹果黑星病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云南和四川的局部苹果产地,黑龙江、吉林省的部分小苹果园,也有发生。以新疆的伊犁、陕西渭北的礼泉和乾县,有的年份发生较重。苹果黑星病严重影响苹果品质、产量和贮藏,使商品果比例降低,从而影响苹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