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 分布于北方各苹果产区,以老、弱树及管理不好的幼树受害较重,可造成树势衰弱、枝条枯死。 【症状】 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也可为害果实。枝干受害,有两种类型:①溃疡型:发生在成株的主枝、侧枝或主干上。一般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红褐色圆形小斑,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常数块乃至数十块聚生一起,病部皮层稍隆起,表皮易剥离,皮下组织较软,颜色较浅。病斑表面常湿润,并溢出茶褐色粘液。后期病部干缩凹陷,呈暗褐色,病部与健部之间裂开,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顶端溢出灰白色的团状物。②干腐型:成株、幼树均可发生。成株:主枝发生较多。病斑多在阴面,尤其在遭受冻害的部位,初生淡紫色病斑,沿枝干纵向扩展,组织干枯,稍凹陷,较坚硬,表面粗糙,龟裂,病部与健部之间裂开,表面亦密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亦可侵及形成层,使木质部变黑。幼树:幼树定植后、初于嫁接口或砧木剪口附近形成不整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沿枝干逐渐向上(或向下)扩展,使幼树迅速枯死。以后病部失水,凹陷皱缩,表皮呈纸膜状剥离。病部表面亦密生黑色小粒点,散生或轮状排列。被害果实,初期果面产生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同心轮纹状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很快,数天整果即可腐烂。 【病原】 有性世代为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称贝氏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生于树皮表层下的子座内。子座黑色,炭质,内侧色浅,先埋生,后突破表皮,露出顶端。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发病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季病菌产生孢子进行侵染。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也能从死亡的枯芽和皮孔侵入。病菌先在伤口死组织生长一段时间,再侵染活组织。在干旱季节发病重,6、7月发病重,7月中旬雨季来临时病势减轻,果园管理水平低,地势低洼,肥水不足,偏施氮肥,结果过多,导致树势衰弱时发病重;土壤板结瘠薄、根系发育不良病重;伤口较多,愈合不良时病重。对于苗木,如果出圃时受伤过重或运输过程中受旱害和冻害的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培养壮苗,加强栽培管理,苗圃不可施大肥大水,尤其不能偏施速效性氮肥催苗,防止苗木徒长,提高树体抗病力为中心。改良土壤,提高保水能力,旱季灌溉,雨季防涝。秋季加强对大青叶蝉的防治,防止在枝条上产卵而造成伤口,减少冬季枝条散失水分,减轻发病。 保护树体,防止冻害及虫害,对已出现的枝干伤口,涂药保护,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常用药剂有1%硫酸铜,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1%~3%五氯酚钠盐等。 喷药保护:大树可在发芽前喷1:2:24倍式波尔多液2次。在病菌孢子大量散布的5~8月间,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喷布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3~4次,保护枝干、果实和叶片。 编辑:李敏

[原创]苹果干腐病

图文简介

干腐病是苹果树枝、干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北方各苹果产区,以老、弱树及管理不好的幼树受害较重,可造成树势衰弱、枝条枯死。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也可为害果实。枝干受害,有两种类型:溃疡型和干腐型。